近日傍晚,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潮鸣派出所副所长金天红正在派出所里吃晚饭,突然接到了辖区居民陈大妈微信上发来的邀约,“小金,晚上来亭子里坐一坐……”金天红欣然赴约。
这是一个在“危机”中诞生、发展的“夜话”模式——一场地铁施工事故导致小区房屋倾斜,辖区派出所民警为了推进“危房改造”,每天晚饭后到小区的亭子里转转,跟大伯大妈们聊天。从刚开始,大伯大妈见到民警“吓”得不敢说话,到后来,特意为他留了一把板凳,再后来,“危房改造”顺利竣工,“夜话”模式也就此保留了下来。
几年前,杭州市拱墅区建国北路发生地铁施工事故,紧挨着的树园小区房屋外立面开裂,靠近马路的2栋房子发生倾斜。去年,小区开始危房改造,可改造工程迟迟没法排上日程——居民们的诉求是要“拆了再建”,但根据专业第三方鉴定,这些房子属于C级危房,地基基础尚保持稳定,加固以后可以继续使用。
街道、社区做了多轮工作,潮鸣派出所后来也介入此事。金天红在之前巡逻中发现,每天傍晚,小区里的大伯大妈都会在亭子前喝茶、聊天,于是他决定“打入内部”,去听听大伯大妈的心声。
不过这事儿不能“操之过急”,金天红打算先“缓一缓”——先不聊“危房改造”的事情,就聊聊天、拉拉家常。那天晚饭过后,金天红来到亭子前,大伯大妈不认识他,见他穿着警服,都不愿主动跟他说话。眼见没有空余的位置,金天红从一旁找来一个纸板箱,平铺后垫在屁股底下,坐在地上,先是倾听大家的交流,然后慢慢融入其中。
有一位大伯对他说,这个小区,前阵子进了贼,好几户人家都被偷了。金天红拍拍胸脯说:“大伯,这事儿交给我来处理!”后来,派出所不仅抓到了贼,而且给小区安上了监控。有人说,楼上邻居乱抛垃圾,想查一查是哪户人家;有人说,自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黑咕隆咚看不清……虽然都是小事儿,但金天红都认真帮忙解决。
大伯大妈们觉着,金天红这个小伙子还是靠谱的,后来专门给他留了一把凳子,盼着他天天过来。“板凳夜话”由此得名。
熟络后,大伯大妈们开始向金天红“吐露心声”。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担忧,倾斜的危房住下去会有危险。得知这一关键“线索”,金天红第二天就向相关部门反映,住建部门、街道后来请来了浙江大学的建筑学专家,用专业数据告诉他们,“其实是安全的”。大家对改造后的规划意见不一,金天红联系了街道平安办,请来第三方设计院听取大家意见。
去年9月,小区房屋改造加固工作顺利结束。但这个在“危机”中诞生的“夜话”模式并没有终止——一方面是大伯大妈早已习惯金天红成为“夜话一员”,另一方面是公安及更多职能部门发现,“夜话”能更加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事实说明,这确实是个好模式。”街道平安办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4月,在街道平安办的牵头下,组建了一支“夜话”专班,成员有街道、公安、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场监管、司法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周三次“夜话”。傍晚,他们走进辖区人多的地方,跟居民坐在一起聊聊天。
“夜话”解决了居民很多烦心小事,今年,“板凳夜话”改名成了“潮邻夜话”。居民们说,“叫啥都不要紧,能帮我们解决更多烦心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