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嘉里中心商圈日均3万人次的熙攘客流,一面是瓜山社区2.5万常住人口中72%为流动人口的治理挑战,作为浙江杭州中心城区,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始终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根本遵循,深度践行“党政主导、公安主推、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共治理念,将科技赋能的“智”与民力聚合的“暖”紧密交织,构建起覆盖商圈、社区、校园、医院的“一呼百应”基层治理体系。
如今,通过“全民响应、未呼先应、有呼快应”三维发力,基层治理的触角正不断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治理效能直抵民生末梢,将平安建设成效转化为群众可触可感的安全感与幸福感,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筑牢平安基石。
骑手当“探头”、居民齐上手!基层共治“活”起来
“要是没有平安守护联盟上门调解,我和隔壁的装修矛盾,说不定真要闹到法院去!”回想起前段时间的事,祥符街道和苑小区的陈阿姨忍不住点赞。彼时,她与邻居因为装修噪音爆发争执,区域联勤警务区第一时间联合街道、物业上门了解情况,仅用几天就促成和解,彻底化解了这场邻里矛盾。这样依靠民力破解难题的场景,正是拱墅“一呼百应”治理体系的核心密码。
由拱墅分局牵头组建的区域联勤警务区“一呼百应・平安守护联盟”,成员涵盖社区党支部干部、物业工作人员、网格员、专职律师、调解员以及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通过“建队明责、培训提能、勤务规范、定期提升、奖惩激励”五大机制,将群众旁观转化为主动参与,让“群里发个定位,楼下就有人响应”成为社区治理的日常。针对各类矛盾纠纷,联盟搭建起“民警调解+社区协助+专家团会诊”三级处置体系,小事网格员先上,复杂问题“多方碰头”会商。今年以来,联盟化解纠纷1238件,成功率达99.44%;3个试点社区的警情同比下降34.81%,居民对网格工作的知晓率更是从65%跃升至92%。
在上塘街道瓜山社区,“治联会”的成立让陌生人社区蜕变为熟人共治圈。这个曾被“人口杂、权责乱、矛盾多”困扰的融合型社区,以“三合四联”为抓手,将公安、市场监管、物业、商户代表等力量“沉”入15个网格,并吸纳86名快递骑手组建“蜂鸟义警”队伍。“以前觉得社区的事跟我没关系,现在随手拍个楼道杂物、劝个停车纠纷,邻居都会跟我道谢,特别有成就感!”骑手小周如今成了社区的“移动探头”,不仅积极上报辖区内的安全隐患,还协助化解了29起邻里小矛盾。
如今在拱墅,物业会主动留意可疑人员,居民散步时会顺手捡走垃圾,沿街店家会互相提醒检查消防设施,“这是我的家园,我得管”的共识,正让“全民共治”从口号变为日常。
智慧引擎驱动,科技矩阵让平安跑在风险前
“扫码求助,秒级响应!”在嘉里中心商圈,市民李女士此前不慎与孩子走散,她按照提示扫码求助后,商场安保人员带着执法记录仪立即赶到现场,很快便帮她找回了孩子。这个由拱墅公安打造的“安全暗号”背后,是一套覆盖整个商圈的“科技矩阵”在默默守护。
面对武林商圈的大客流压力,拱墅分局搭建起可视化指挥平台,将商圈每一处出入口、消防通道都在电子地图上精准标注;“安保星”模块则实现了预警、调度全流程“看得见、能追溯”,让管理更加精准高效。此外,300余个监控设备全面覆盖地下车库,输入车牌就能查询车辆动态,曾经的“被动救火”模式如今已转变为“主动防患”的治理新格局。更高效的是“三级响应”机制,群众扫码报警后,附近巡逻力量1分钟内到场,画面实时回传指挥中心;遇复杂情况,第二梯队、专业小队梯次增援,确保处置及时有力。2024年以来,商圈安全隐患处置效率提升60%,商户满意度突破98%。
“以前社区事太多,经常忙不过来,现在无人机巡一圈,隐患就藏不住了。”瓜山社区负责人指着大屏幕说,屏幕上滚动显示的“3号网格楼道堆物”“5号网格活动室空调故障”等信息,都是网格员、保安甚至快递员实时上报的。在派出所指导下,社区为物业保安配备联网对讲机、执法记录仪,定期开展培训演练,让物业保安成为社区里的“治安前哨兵”。遇到邻里吵架、停车占位等小事,物业保安第一时间到场处置,从源头避免矛盾升级。今年以来,依托“一呼百应”机制,瓜山社区治理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协助劝阻电诈预警百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千万元。
不久前,上塘街道瓜山社区菁禾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应急演练。两名“嫌疑人”持棍冲撞校门,学校保安迅速按下“一键报警”装置按钮。警报响起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立即响应,无人机升空锁定目标,3支应急小组携带装备快速抵达现场,相邻片区同步联动支援。短短几分钟,“嫌疑人”就被成功控制。这场紧张的演练,让家长们直呼放心。
一呼就聚“战队”!攥拳出击,难题破解不耽搁
“高架入口全堵死了!医院门口全是积水,车子根本开不动!”7月12日晚,杭城突降暴雨,分局指挥中心接到警情后,立即联动医院、交警、街道部门启动协同处置,交警在高架入口疏导、分流车辆,街道工作人员引导人群有序通行,医院安保人员迅速打开备用通道......仅半小时,现场秩序就恢复了正常。“换作以前,单靠派出所根本忙不过来,现在一呼百应,大家拧成一股绳,处置效率比以前高太多了!”现场参与处置的民警感慨道。
这样的“快响应”,在社区应急场景中更显“救命速度”。不久前,上塘街道瓜山佳苑社区网格员张师傅探访独居的王阿婆时,连续敲了10多分钟门都没得到回应。他立即联系社区,社区一边通知家属、拨打120,一边安排治联会应急队员赶紧上门查看。5分钟内,应急队员到场,配合随后赶到的医护人员将老人抬上救护车送医。因为救治及时,老人很快脱离了危险。
还有一次,小区一户居民卧室因充电器过载引发火情,户主报警后,社区立即启动“135应急处置机制”:1分钟内,社区与物业工作人员带着灭火器冲进房间控制火势;3分钟后,周边应急力量赶来合力将燃烧的床垫搬离火源,避免火势进一步蔓延;5分钟内,派出所、消防等多部门人员到场开展后续清理工作。半小时后,现场就恢复了整洁。“以前遇到火灾,只能等消防队员来,现在身边人先上,抢出来的都是黄金救援时间!”物业经理感慨道。
在拱墅,“一呼百应”从来不是悬于墙面的标语,而是融入街巷肌理的生活实践。它是繁华商圈里“扫码就有人来”的安心,是街巷社区里“骑手也能管闲事”的热心,是暴雨天里“大家一起扛”的齐心。
平安从来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藏在每一次“呼”与“应”的温度里,更藏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中。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力军,拱墅公安以“一呼百应”共治体系为抓手,将平安建设深度融入发展全局,让平安与发展同频共振,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的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