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停车位为什么不让我停!”“我对讲机问过同事的,他说里面没有车位了。”不久前,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祥符派出所接到辖区某物业报警,称有一名业主因为车位问题与小区保安发生争执,双方僵持不下。
车位问题由来已久,社区民警多方走访,了解当事双方诉求,在基本还原当日事发情况后,将物业、业主委员会、社区相关负责人全部叫到了调解现场。“大家坐到一起,想办法把问题解决”,在民警的积极沟通协调下,业主对自己当日的不当言行主动道歉,物业和业委会也提出了停车位问题的解决方案,业主的诉求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答复。
在探索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治理新样板的过程中,拱墅分局聚焦警源治理、警网协同,着力延伸平安触角,解放警务理念,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筑牢全区社会面安全稳定,做实源头管控、矛盾调处、宣传教育,把矛盾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
细致排摸控“变量”
围绕上级部署要求,拱墅分局做实做细“派出所主防”工作,聚合街道社区力量,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排摸工作,发挥网格员、楼道长、义警组织的末端触角作用,特别是对家庭、邻里、同住等平时易忽视的隐性矛盾纠纷,逐一登记、纳入视线,汇成民情“大数据”,在进一步“发酵”前介入处置。
12月初,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居民张女士(化名)经营一家商铺,今年店里生意不好,其感觉压力很大,却无法得到家人的体谅,家庭矛盾一触即发。
民警了解情况后,将张女士及其家人约到社区服务中心,联动社区专职调解员开展调解。通过心理疏导,引导张女士表达诉求,也让张女士家人讲出了心里话。“发生矛盾了不能一直憋在心里,家人之间总要多沟通,生活才能顺心”,经过调解,张女士一家终于展露笑容,矛盾疙瘩没了,张女士的压力也在家人的抚慰中悄然散去。
“抓前端、治未病”,对排查发现的每一件矛盾纠纷和苗头性问题,找准症结、拿出实招,解决最核心的矛盾焦点,切实把风险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
对症下药消“存量”
为确保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分局会同金牌“和事佬”、心理专家、行业专家、律师等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团队,深入调查、细致回访,弄清矛盾纠纷的症结,科学制定调解方案。在调解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理融合,真正做到让群众信服、让当事人满意。
11月下旬,辖区居民李先生(化名)多次报警称其邻居无理取闹影响其正常生活。初步了解情况后,辖区民警发现该警情系一起因邻里噪音引发的矛盾纠纷,但双方情绪激动,几乎是“见面就吵”。
凭借多年的调解经验, 民警知道直接开始调解一定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先让双方冷静一会儿,等情绪平稳了,再进行调解”,在民警的协调下,双方达成一致,各退一步、友善处理,并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
11月以来,拱墅分局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14件,解决群众烦心事659件。
宣传教育防“增量”
增强居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是预防矛盾纠纷隐患的关键所在。结合群众身边容易出现的矛盾纠纷,以案释法,把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作为促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有效举措。
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民警辅警着力打造“社区警校”这一综合性平台,根据居民的年龄段,进行分类规划。“不同年龄段的人,关注点不同,遇到的问题不同,产生矛盾的原因也就大相径庭。”
长庆派出所探索推出“枫桥式”平安夜校,每月定期在居民家门口开办不同主题的平安夜校流动课堂,面对面为群众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宣讲法律知识、政策法规等,居民对此一致好评。
“线上”利用小区微信群,定期推动法律知识和矛盾调处案事例,提升群众的法律素养和道德修养;“线下”用好群防群治力量,不定期开展普法宣讲、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培训讲座,扭转“不闹大不解决”的错误观念,引导群众通过正当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利益,从源头上避免矛盾纠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