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浙江选择出国留学的家庭相对较多,每月杭州市反诈中心就要接到几起报案。套路不新,却因为海外与国内存在的时差和信息不对称,骗子屡屡得手。
“妈,我在国外摊上事儿了,需要资金证明”
去年8月,家住杭州市拱墅区的王女士报警求助,女儿小语(化名)在国外接到一通自称是运营商工作人员的陌生电话,告知小语名下的美国手机号被人举报,涉嫌发送千余条违法信息,且准确说出了小语的身份信息,并表示可以帮忙转接到国内的警方。
电话接通后,对方自称是“某地公安局的民警”,声称小语涉及一起重大跨国洗钱案,要求她马上回国接受调查。没有给她思考的时间,对方立即要求小语使用skype软件以视频连线接受调查并制作笔录。“警官”声色俱厉,一系列操作让小语确信自己是“摊上事儿”了,一步步踏入了骗子的圈套。
几日后,“警官”称可以给小语一个自证清白的机会,要求她在银行卡内存入300万美金。小语几近崩溃,只能联系父母。小语母亲又急又慌,一时间无法判断真假,立即选择拨打110求助。
民警耐心解释,这就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可电话那头的小语已被对方洗脑太深,“这个不是诈骗,他们说这个钱只是为了资金证明,他们愿意降低金额或者放宽时间,最后是要我自己回国来操作的,而且钱是转到我自己的账户,不是转账给他们。”
民警见状,让小语母亲以需要本人回国办理手续为由,先行将小语叫回国内。最终,在经过4次宣传、历时10多个小时的劝说后,小语终于相信这些天的“警察”“检察长”实际都是诈骗人员,他们所称的其涉嫌洗钱、违法的情况都是虚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骗取钱财。
控制行动、切断求助 骗子利用电话和网络进行诈骗
“爸爸,我出事了!我碰到了骗子,钱都被骗走了!”去年6月底,常年上夜班的杭州人老孙(化名)被女儿小孙(化名)的一个跨洋微信电话吵醒。就在这通电话的前几天,老孙刚刚给小孙汇过一笔约合人民币40万元的保证金,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钱最终被全数转到了骗子的账户上。
时间倒回至6月中旬,小孙订好机票准备回国团聚。她突然接到一个来电显示是“某公安局”的电话,一位自称是民警的男子向小孙传递了一个骇人的消息:由于你的个人信息泄露,现在你的身份被骗子盗用,卷入了一场国际诈骗案件。
骗子声称案件涉及金额非常大,犯罪团伙遍布多个国家,要求小孙严格保密,否则将会危及家人和朋友的安全。小孙被这一连串的“炸弹”给唬住了,骗子要求“协助办案”的诱导下,要求小孙在案件结束前不要轻易出门,卸载手机里所有的搜索软件,并取消原定回国的航班。
在这期间,骗子不断给小孙“洗脑”,称鉴于她现在身在国外,可以向一个安全账户打一笔保证金,等结案后证明她的清白,保证金就可以全数返还。为了配合“警察”,同时又保护父母不牵扯其中,小孙听从“警察”的安排,用签证出问题,需要800万保证金的理由向父母开口要了钱。
直到“警察”向小孙提出,要汇第二笔保证金到安全账户后,她才察觉到异常。她最终联系上真正的警察,被告知他们从来没有因为诈骗案件联系过她,更不会向她要求任何金钱的转账时,小孙才从这个编织的谎言中清醒。
看“公安局”办公场景 让你相信他们都在“保护”你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小七(化名)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号码显示是国外。接听后,对方称小七寄的一个快递里面被查出有违禁物品,被海关扣留了。小七表示自己近期没有寄过快递,对方立即表示可以帮助其报案。
不一会儿,小七就接到了一个显示为国内某地公安的来电。电话接通,“警官”说这是信息泄露了,并向小七进行保护个人信息的教育。这样的正面形象令小七深信不疑。
不久后,“警官”再次联系小七,严肃地表示小Q的身份信息被泄露后牵涉到很多大案,事情很严重,小七将会被跨国抓捕。
小七吓坏了,不断向对方表达自己是清白的,“警官”要求其严格保密,保持24小时语音通话,以方便他们保护。也不要去搜索任何与公安局、洗钱等相关的敏感字眼,不能把这件事说给任何人听,包括家人,还要保持惯常的作息,不要让别人觉得反常。
时间持续半月之久,期间,“警官”24小时不断地“关心”“安慰”“帮助”让小七放下所有戒心。以至于当“警官”告诉小七可以办理取保候审时,小七不仅没有怀疑,甚至对“警官”的努力工作非常感激。
取保候审的押金高达上百万,在“警官”的指导下,小七以参与一个重大留学项目的名义,让家人尽快转钱。就这样重复数次,小七把钱全部转到了“警官”指定的账户。直到发觉被骗,小七共计已转账人民币400余万元。
面对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骗局
留学生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相信所谓的“好处”,出门在外,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保持警惕。
另外,保护好个人信息,切勿随便泄露给他人,包括在社交媒体上也不要过多泄露自己的学校、住址、银行卡等信息。遇到陌生电话、邮件、包裹不要随便接听或打开,不要在不明网站输入自己的一切信息,更不要随便转账。
和父母、老师或者信得过的朋友随时保持联系,在必要的时候告知一下自己的境况,好让对方对你的情况有所了解。
如接到此类电话、短信,请不要相信,及时与家长联系,切勿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如遇诈骗,请立即向当地警方、中国驻外使领馆、外交部领保热线(12308)或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求助,也可拨打国内反诈专线96110。最后,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