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出官方小卡,保真包邮。”近些年,明星“小卡”作为粉丝群体中最流行的周边商品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一张“小卡”的市场价格在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伺机而动”,盯上了庞大的粉丝群体。
近日,辖区有群众报警称疑似遭遇诈骗,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潮鸣派出所接警后,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了解,报警人的孙女小朱(化名)是某明星的粉丝,在某平台上刷到一则广告,进群就可以领取免费礼品,发现恰好有自己心仪的卡片,于是小朱便立即私信对方并加群。
进群后不久,一个自称是公安局的人申请添加好友,告诉小朱账号存在安全隐患,需要立即进行排查。“我当时真的以为我账号出问题了,就按着他说的进行操作。”小朱告诉民警。
在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对方又表示要进行账号辅助验证,需要其他家人的信息,她便将家中爷爷的银行卡发了过去,又用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号绑定了自己的微信,紧接着对方声称最后需要填写父母个人信息就可以完成排查,就当小朱准备开始下一步时,刚锻炼回家的爷爷发现了这一情况,在了解事情经过后觉得有蹊跷,便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幸亏您报警及时,这就是诈骗,可千万不能信!”民警接过老人的手机,仔细核查了其手机里的银行账户、第三方资金账户等交易明细,在确定没有转账记录后立即与银行取得联系,并采取资金止付措施对其账户中的112万元实施了保护性冻结,并解绑了对方的银行卡。
“太感谢你们了,还好有你们在。”爷孙俩对着民警辅警连连道谢,民警辅警同时为两位深入科普了相关反诈知识,提醒务必对此类诈骗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
警方提醒:
1、家长们要经常提醒家中未成年人,不要相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一旦有网友交流涉及金钱时,一定要告知家长。
2、最关键的是,家长们要保管好手机支付密码,做好支付安全设置,防止未成年人未经允许使用家长手机转账付款。建议平时关闭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免密支付”功能。如果未成年人来拿手机时,要多问一句,如果孩子拿着手机对着你,要小心被骗子诱导找家长刷脸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