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直到收到反诈中心的风险提醒短信我才发现我被骗了……”说到这,家住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王马社区的郑阿姨(化名)背过身去偷偷抹了把眼泪。
12月4日18时许,郑阿姨和老伴在家吃着晚饭,家中的固定电话响了,“他说他是我儿子,但是我听着好像有点不像。不过我们两个年纪大了,耳朵听力都不大好,再加上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和我们讲话也是会带着点外地口音,所以也没有很怀疑,特别是他说到了家中要置换房子的事情,和我们之前讨论过的一样。”
电话中,“儿子”和郑阿姨拉了一会儿家常,“顺口”提到前几天自己的手机掉了,让郑阿姨重新加了手机号和微信。
第二天一早7点多,郑阿姨又接到“儿子”的微信语音,这次通话里“儿子”显得有点为难,说话吞吞吐吐。郑阿姨一阵追问才知,原来“儿子”生意上需要周转,需要向家里借点钱,“他说明后天他要回杭州的,到时一起转我。”
为了解决“儿子”的燃眉之急,顾不得坐下来仔细盘算,郑阿姨便跑去银行,按照“儿子”要求把11万余元,分三笔分别汇入两个不同的账号。
办完业务的郑阿姨安心等待“儿子”回来,不料先等到了反诈中心的风险提醒,“我到那时才反应过来整个过程,一直都是‘他’联系我们,我都没有主动和儿子联系过,所以马上给他打了个电话,发现真的被骗了。”
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冒充熟人类型的电信诈骗逐步“升级”,令人防不胜防。这类冒充亲属诈骗的套路通常是犯罪嫌疑人掌握了老人的相关个人信息及大致情况,先取得老人的信任,再以急需周转用钱为由,骗取老人钱财。对于自称亲属的人,不能轻易给他人转账;如需转账,一定要先进行身份核实,及时与家人沟通或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