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派出所:鹏城基层警务创新最前沿
2021年05月03日
来源:
南方法治报
作者:


南方法治报 · | 2021-05-03 14:50
“华强北已成为深圳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是华强北不断蝶变的核心引擎,也同样是华强北警队发展的不竭动力。”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华强北派出所所长王宇对记者说。
![]() 华强北派出所夜景。警方供图
华强北派出所前身是白沙岭派出所,始建于1986年,1990年更名为红荔派出所,后因城市建设规划发展,几经更迭,2010年10月25日,现如今的华强北派出所正式挂牌成立。自建所以来,该所始终把创建平安“中国电子第一街”作为总体目标,强化社会治安源头治理,以基层基础为重点,推进立体防控体系建设,以改革创新为驱动,解放警务生产力,开创众多“华强北”模式,织密“中国电子第一街”平安网。
打造“华强北”综合指挥模式
“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的传奇故事,从开端就流淌着科技发展与改革创新的血脉。
1979年春夏,生产电子元器件的粤北兵工厂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摇摇欲坠。这是当时广东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但大半年的雨季让对环境、气候条件要求严格的生产线被迫停工,无尘生产线无法落地,工人们陷入迷茫和焦虑当中。
面临生死存亡的兵工厂下决心,从粤北山区搬迁到还是一片荒芜的深圳福田,撤销工厂曾经的编号,更名为“华强”,寓意“中华强大”。
此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工程兵在这片荒土坡上建厂修路,第一批电子厂在华强路北边立了起来,这便是最早的上步工业区,而老百姓习惯称它为华强北。到了21世纪,72层的赛格广场投入使用,宣告华强北正式问鼎亚洲第一大电子市场,并由工业区向商业街区转变,人流、物流、资金流在这里上演惊涛拍岸般的辉煌,随之而来的治安压力不言而喻。
华强北派出所一级警长张锦涛是名副其实的“老华强北”。1990年7月,大学毕业的他被调配到成立不到半年的红荔派出所。“当年的红荔派出所只有15人,治安组仅有3名民警。那时候案件多为盗抢案,也没有什么科技手段,破案主要靠打伏击。有一次,我们一名同事为了抓获犯罪嫌疑人,还爬到树上蹲守。”张锦涛笑着回忆道。
经过4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华强北商圈日均人流量近20万人次,节假日高达40万人次,日均收发货物超过100万件,占据全市物流寄递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堪比一个二线城市。为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华强北派出所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主动探索建立研判、打击、管控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工作模式。
“所谓综合指挥是将原有的值班前台、侦查、办案等各业务警种整合在一起,打通壁垒、集约资源、融合手段,以大数据直接赋能路面一线警力,打击效率更高,破案速度更快。”华强北派出所民警夏羽介绍说,“4月19日,我们接到一宗盗窃警情,事主家中一个价值4万余元的单肩包遭窃。我们立即启动综合指挥工作模式,从线索侦查到落地抓捕,仅用不到1小时便将嫌疑人唐某抓获归案。”
打造“华强北”治安共建模式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社会治理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为应对高密集人流的商圈环境,华强北派出所践行发展“枫桥经验”,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借助商圈党员的力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打造了具有华强北特色的“一呼百应”治安共建模式。
4月14日21时许,华强北派出所社区民警张国龙接到辖区一名市民电话求助,称其妻子陈女士于当日16时30分许离家后失联,手机始终处于占线状态,疑似被不法分子控制。张国龙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派出所,同时联系事主所在小区的物业保安队寻求联动支援。经核查,未发现陈女士外出,熟悉小区环境的物业保安队队长陈阳阳分析,事主家住31楼,信号不好,打电话很有可能会去顶楼。果然,最终在楼顶一个黑暗的角落找到了正在接听诈骗电话、瑟瑟发抖的陈女士,“当时我已经被骗子‘洗脑’了几个小时,正准备把卡里上百万元转到指定账户,幸亏民警和保安及时赶到制止,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华强北商圈商业主体数量多,有着良好的党群基础。2015年,我们与街道党工委、华强北商圈党委合作,在全市首创商圈党员巡逻队、消防队、反诈骗宣讲队和服务队,将商圈党建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得到商圈党员的积极响应。”华强北派出所副所长梁羽才介绍,“同时,为进一步组织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力量,我们还统筹管理辖区120个群防群治组共2000余名持证保(治)安员构建群防群治联勤联动机制,设立群防群治对讲机平台,任何一名治(保)安员,无论在华强北哪个位置发现警情,都可通过对讲机平台与派出所值班中心及其他巡防员实时沟通联动,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呼百应’。此次能够在最短时间找到陈女士,群防群治联勤联动机制功不可没。”
打防结合、整体防控,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近年来,华强北派出所不断织密“中国电子第一街”平安网,商圈治安环境持续向好,全年“零发案”天数再创新高。“接下来,我们将传承华强北派出所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优良传统,继续深化‘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5G智慧派出所创建工作,着力打造警务智能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管理精细化的中心区警队,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保驾护航。”王宇说。
打造“华强北”5G警务应用模式
![]() “5G +智慧巡控服务终端”满足了24 小时不间断巡逻防控需求。警方供图
2019年底,华强北街区成为全国首个5G应用体验街区。坐落在此的华强北派出所,也乘势而上,充分利用“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派出所”,打造“华强北”5G警务应用模式,开启线上线下零距离服务新模式。
走进华强北派出所,“5G+智慧便民服务终端”让人眼前一亮。运用了“5G”“物联网”“云计算”“万向屏”等新技术设立的8块便民服务大屏,可满足报警报案、咨询求助、办理业务等群众可能遇到的各类公安政务服务场景。平台搭载了治安、户政、交通、出入境等近300项公安业务,并给出详细的办事指引,群众只要在大屏幕上指尖一点,就能轻松办事。
在华强北步行街中段,伫立着一座“5G自助报警亭”。在这里,群众可“一键报警”,直接与派出所民警视频对话,既弥补了110单一报警模式的局限,还能快速、有效判别警情性质,并对纠纷求助类警情进行分流。即时音视频互动也可为群众提供业务指引等公安民生服务,相当于把一座微型派出所搬到了华强北商圈中心。“接处警全程都伴随音视频录像,既是公安工作的放大镜,也方便群众对我们进行监督,促进派出所服务质量提升。”夏羽表示。
“在高带宽保障方面,5G可实现不同业务间的物理隔离,避免其他业务抢占警用业务的网络带宽,保障了高清视频回传等警用业务大带宽的要求,同时保障警务数据安全。而5G低时延性质,能够避免在人流密集区域因其他突发流量对警用业务的冲击而带来网络拥塞,助力现场民警快速、准确处警。基于5G技术的智慧警务,我们可实现警用无人机空中自动巡航、5G巡逻机器人路面巡逻、单兵智能执法等立体巡防,显着提高巡查、抓捕效率,有效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夏羽介绍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