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4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就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鲜明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重要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年来,全国各级人社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实施重点领域支持计划,强化就业政策落实,加强重点人群就业支持,提升就业服务质效,压实稳就业责任,凝聚工作合力,全力稳住就业大局。本报即日起推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巡礼》栏目,展现各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以飨读者。
作为经济大省、就业大省,广东的就业数据格外引人关注: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4.86万人,同比上升9.3%。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经济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广东如何实现就业数据稳中有升?在数字经济崛起的浪潮中,如何涵养既具多样性、又能抵御产业转型风浪的就业新生态?近日,记者走进深圳、河源等地,探寻广东在就业岗位挖潜、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产业一线的岗位挖潜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稳就业的关键。
3月16日,广州,“百万英才汇南粤”首场大型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岳秋宇穿梭于展位间,仅用3个小时就与中山翠亨集团现场签约,不仅薪酬优渥,入职后还可申请人才房、享受博士人才生活补贴等。这场招聘会是广东重塑就业逻辑的生动缩影。
在产业一线挖掘培育更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新岗位——上千家单位提供超5万个岗位,涵盖人工智能、医疗、航空航天等广东眼下正重点发力的新兴领域,覆盖各个学历层次。
强调对人才落户广东之后的“链式扶持”——广东宣布来粤的高校毕业生可享“五有”,即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创新有资助、求职有住所、落户有补助;针对高层次人才落户广东,可以享“三好”,即博士后福利好、急需紧缺人才待遇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好。
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各种招聘活动贯穿全年,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在粤到粤就业创业。
就业服务的“粤式解法”
前不久,通过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水贝社区就业驿站开展的直播带岗招聘活动,求职者卓俊江顺利入职了壹品慧生活科技有限公司,任数字化项目经理一职。“相比线下面试省了不少环节,高效又方便!”他说。
直播带岗照亮就业路径,多元服务满足多样需求。水贝社区就业驿站设置了工匠文化体验区、就业创业指导站等,定期开展“AI夜校”培训、“快闪”招聘等活动,提供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创业指导、权益维护的闭环式公共就业服务。
听说水贝社区就业驿站开展的“AI夜校”培训新颖、实用,从事珠宝设计行业的王乙朱、孟雨辰夫妇连续报名参加了“AI+珠宝设计”“AI+短视频剪辑”等多期课程,“利用AI技术,可以通过优化指令不断完善设计图样,比以前手绘的效率高不少,还能通过AI获取更多设计灵感。”孟雨辰说。
截至2025年2月底,水贝社区就业驿站共开设了24个AI技能应用课程,累计开展“AI夜校”培训126期,培训3156人次。
在广东,像这样的就业驿站共有1080个,正将就业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向群众“家门口”延伸,更涌现出广州市荔湾区“绿马甲”、“佛山职有你”、东莞“莞指导”等一批“小而美”的公共就业服务品牌,让就业创业有支撑、技能提升有平台、权益保障有温度。
技能提升的“湾区样本”
产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近年来,广东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了华为、腾讯、比亚迪、希音等一批制造业当家企业成为链主企业,为产业链建立起招生、培训、评价与就业一体的技能人才供应链。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之一,比亚迪近三年吸纳应届毕业生5万余名,其中,硕博士占比约70%,研发岗位占比约80%。“刀片电池、超级混动等关键技术都是由博士后担纲攻关课题,博士后入站课题完全基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比亚迪人力资源处薪酬管理部总监余昌祎表示,这种课题来源于产业、成果应用于产业的培养模式,确保了人才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截至目前,比亚迪已培养博士后近1800人,出站留存率达100%。
一手打通渠道服务产业发展,一手投入“真金白银”助力技能提升。今年一季度,广东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1万人次,进一步扩大补贴覆盖范围,按照不同职业类别、不同技能等级,给予800元—3600元的培训补贴。
“笑容要多一点,嘴巴要甜一点。”今年46岁的“阿嫂”叶丽蓉分享了自己从事母婴护理工作2年来的心得体会。
叶丽蓉曾在家全职带娃16年,“没什么专长,只会带娃,想找工作也不知从哪里开始。”2023年,朋友推荐她到河源市鲲鹏职业培训学校学习新生儿日常护理技能。如今,好学肯干的叶丽蓉不仅考取了“母婴生活照护”专项证书,还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人社部门举办的“南粤家政”技能大赛,获得了优胜奖。
“没想到带娃这项技能学好了,也能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现在我的‘家庭地位’都提高了不少!”叶丽蓉告诉记者,她在培训学校孵化的鲲鹏家政平台上接单,月均收入万元以上。
“近两年学校培训总人数4000余人,就业率80%以上,尤其为大龄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千余人。” 河源市鲲鹏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龙介绍。
就业“蓄水池”的溢出效应
“在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糖巢创客社区,创业是一件很酷的事!”返乡创业青年李渊是首批注册并落户糖巢创客社区的商家之一。
去年,李渊抱着增加曝光量、宣传自家小吃的想法报名参加了首届“梦启糖巢”乡村创客创业大赛。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带来的“客+李记传统食品”创业项目获得了大赛一等奖。“拿到了3万元奖金,还能享受糖巢创客社区的入驻优惠政策。”他说。
李渊口中的糖巢创客社区,是东源县引入专业运营力量打造的乡村文化创意园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相互监督的多方运营模式,吸引乡村创客创业就业、发展多元业态,带动镇村高质量发展。针对青年创客普遍存在的创业资金短缺等问题,社区还携手金融机构,推出“筑巢贷”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低息贷款、贴息支持及产业扶持资金。
“截至目前,社区首批注册企业19家,入驻商户5家,有意向入驻创客近30名,涵盖农业科技类、美食类、文创类,新增就业岗位170个。”河源百千万工程研究院院长林荣斌介绍。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创客选择扎根糖巢,社区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李渊的生意也更加红火。今年,他打算扩大生产销售规模,“我们预备与投资方老板合作办厂,将带动增加就业岗位50个。”
从新兴产业集聚人才,到基层就业驿站精准服务;从产教融合培育技能人才,到城乡联动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广东正以系统思维涵养就业新生态。让岗位供给与人才成长相互成就,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同向而行,南粤大地的就业实践,为破解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时代课题提供了先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