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孔德年,中共党员,1977年2月出生,现为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刑事警察大队副大队长(分局合成侦查中心负责人)。从警25年来,他始终牢记初心,潜心研究公安信息化应用,成功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和疑难复杂案件。近5年来,孔德年带领团队通过合成作战、数据赋能,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960余名,参与破案1800余起,帮助寻找走失群众110余人;总结提炼出10余项省级优秀数据技战法,带出一支数据化侦查团队、培养出一批新型侦查人才。
因工作成绩突出,孔德年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百名追逃能手”、全国刑侦情报研判能手。202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中宣部、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最美职工”称号。今年4月28日,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4月21日10时许,孔德年从现场返回“警界名师工作室”,略显疲惫的脸上,一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当日凌晨,江都区浦头镇两户居民停放在家附近的汽车车门被撬,失窃财物价值约4.5万元。接到报警后,孔德年立即率领队员开展侦查,通过现场区域的视频数据,很快锁定江都区真武镇村民王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并成功将其抓获,破获同类案件4起,涉案价值近10万元。这一仗,前后仅用了6个多小时。
“对全区发生的一半以上的接触性案件,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够做到‘上午接报案件、中午明确嫌疑人、下午缉拿归案’。有不少案件半天之内就能结束战斗。”孔德年自信地说。
孔德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在人民大会堂留影。
匠心:创新探索 永不停息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只有沉下心、钻进去,把事情做到极致,才能在与犯罪分子的较量中棋高一着,攻坚克难”
记者:在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方面您做了哪些探索?
孔德年:我主要围绕“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职能定位,将分局合成侦查中心打造成“最强大脑”,为一线实战提供强有力支撑。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只有沉下心、钻进去,把事情做到极致,才能在与犯罪分子的较量中棋高一着,攻坚克难。2017年3月,分局党委决定整合资源,成立合成作战中心(现改为合成侦查中心),任命我为刑警大队副大队长,负责合成作战中心工作。给我一个硬指标,就是提升江都区盗窃、诈骗等侵财性案件的破案率。
侵财(盗窃)性案件多发难破,直接影响公众安全感。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破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想取得突破,只有在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上发力。中心进驻民警11人、辅警12人,我根据实战需要,科学分工,设置视频侦查、联勤值班、带案入驻、综合研判等功能区,同时建立盯案责任、所队协同、警种合成、破案激励、人才培养等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专业打击责任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在中心实行“五个一”合成侦查工作模式,即“建优一支数据侦查队伍、构筑一个大数据池、研发一系列作战平台、开通一个快速响应热线、建立一揽子作战机制”。我与团队在实战中总结提炼出“时空拓展分析法”“物联数据关联法”等10多项数据技战法,供民警在实战中运用。
经过我们几年多的探索努力,分局以合成侦查中心为龙头,构建了数据侦查实战体系,全局上下形成了“用数据研判、用数据侦查、用数据服务”的理念和氛围。通过数据赋能,战斗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快破大案,多破小案”的目标。后来,合成侦查中心建设模式成为扬州各县(市)区公安机关同类机构建设的样板。
记者:作为扬州“警界工匠”领军人物,您是如何践行“工匠精神”的?
孔德年:从事数据侦查工作,需要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就拿监控探头来说吧,一般客户是企业有什么产品就用什么产品,而我则不同,会根据不同的实战应用场景,让企业修正产品参数,来适应实战需求。同样的监控探头,经过反复调试优化,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从一般客户变成合作伙伴,有些生产单位将江都区作为产品应用的样板基地,推出新产品时,也会由我们先行试用,检验其性能和质量后,再根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不足,进行修正优化,使产品不断升级完善。这是因为,对技防产品性能的需求,一线实战应用人员最有发言权。警企密切合作,推动了警务科技理论研究和安防产品研发。
记者:在公安信息化应用中有什么难忘的事?
孔德年:2012年夏天,江都区实施“天眼工程”,计划安装高清监控探头,领导把布点规划的任务交给了我。根据全区面积来计算,计划中安装的监控探头数量显然无法遍地开花,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心中,每一个探头都是宝贝疙瘩,得撒豆成兵,个顶个发挥作用。我先“纸上谈兵”,在电子地图上精心设计出安装方案。接下来,我带领团队到每一个点位上踏勘,实地修正确定探头的角度、高度和朝向。每一处都要反复比较认证,直到效果最佳为止,力求形成一个科学矩阵,不留死角盲区。
那一年的夏天,天气持续晴热。我带领团队抢时间、赶进度,顶着烈日,踏遍全区每一处路口、每一座桥梁,圆满地完成了布点任务。随后,指导施工、参与验收、督促整改……几个月下来,我们的皮肤晒得黝黑发亮。辛苦付出是值得的,在后来的验收阶段,专家和领导对江都的做法给予了较高评价。
记者:有人说你们打通了基层公安信息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是怎么做到的?
孔德年:把“高大上”的信息化系统本土化、实用化,是我的又一创新追求。近年来,公安机关信息化进程加快,一些信息化警务平台考虑更多的是应用的普遍性,而我国地域广阔,每一地区有各自的治安特点。如何让这些平台接地气,适用、好用,是我一直在琢磨的事,由此摸索出不少简单易行的工作方法。
在我的牵头下,大队成功研发了一款作战平台。这个平台汇集了70多类、3000多万条数据,成功搭建了多个符合江都区社会治安特点的实战模型,便捷适用,简单易行,并能与大平台呼应,是大平台的有效补充,深受民警欢迎。
我综合运用各级平台,总结出10多项技战法,先后研判出有价值线索1800多条,在多起大要案件侦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我还把自己的工作心得整理成《自建大数据索引不求人教程》等文章,发表在业务论坛上,线下有不少同行打电话向我请教过业务问题。
孔德年在合成侦查中心认真分析案件。
爱心:立足本职 数据为民
“应用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数据赋能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警察的应尽之责”
记者:为何群众喜欢称您为“暖心刑警”?
孔德年:在大数据时代,应用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数据赋能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警察的应尽之责。近年来,老人小孩走失、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等求助警情时有发生。对待这些警情,我们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第一时间开展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开展数据研判和查找。
有一个事例很典型。2019年4月,江都区小纪镇某企业负责人刘老板邀请一位客户“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天早上6时许,他安排外甥小缪驾车去机场接客户。客户中午12时许下飞机后,却联系不上小缪,站在机场出口处尴尬又焦躁。刘老板反复拨打小缪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眼看到了下午3时,还是联系不上小缪,刘老板急得满头冒汗,向当地派出所报警求助。
我接到派出所转来的求援信息后,立即展开查找工作。我分析,小缪是一个办事靠谱的人,不会无缘无故“人间蒸发”。我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很快研判出小缪的汽车驶出了高速公路。我随即向属地南京六合警方通报情况,请他们火速派员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半个多小时后,六合警方传来好消息,发现了目标车辆和昏迷在车内的小缪,并将其送医院救治。后来了解到,小缪之所以失联,是其行驶到六合境内时突发疾病,感到身体难受后就近驶出高速路口,将车停在路边休息,车刚停稳就昏迷过去了,抢救多日才苏醒过来。医生说,幸亏及时发现并救治,否则小缪有生命危险。小缪身体康复后,特意给我们送来一面锦旗,感谢救命之恩。
记者:合成侦查中心为何常备一只救生包?
孔德年:这得从2023年春节期间的一起走失警情说起。当时,双沟派出所接到一起老人走失警情。据了解,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是正月初一凌晨1时前离家的。我立即组织值班队员开展工作,通过对老人的追踪,于16时发现老人最终消失在高速公路江都南收费站附近。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北风呼啸,天寒地冻,若不能在天黑前找到老人,就会增加寻找难度,甚至会危及老人的生命安全。我与同事迅速赶至老人消失区域进行搜寻。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在一个涵洞内发现了蜷缩的老人。老人的健康状况十分糟糕,幸亏被及时发现,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老人安全回家了,但我却陷入沉思。老人走失警情有增多趋势,大多情况下,合成侦查中心民警是第一个见到走失老人的人。为了让老人免受饥寒之苦,我决定在中心配备两只救生包,里边备有大衣、纯净水、面包和速效救心丸、清凉油、纱布包等食品、物品、药品,以便让老人在被发现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补给和救治。自那以后,中心民警在接到老人走失警情开展工作时,随身装备中就多了一只救生包。
近5年来,团队累计帮助寻找走失老人和智障患者110余名、离家出走未成年人21名,寻找丢失物品69件。
记者:您曾说过农民被盗的粮食与珍珠一样贵重,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孔德年:对农民来说,粮食是用汗水换来的。我常对大家说,不要小看农民被盗的粮食和家禽,它们在农民眼中与珍珠一样贵重。我们要像侦破珠宝案件一样去侦办这些案件,让受害农民少受损失。
农村地区盗窃粮食和家禽案件是影响农村治安和农民财产安全的顽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技防措施的加强,助力我们侦破此类案件。我们强化对盗窃案件的研究分析,带领大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侦破涉及民生的多发性案件,并全力挽回群众的财产损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侵财类案件破案率大幅度提升。
在去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我们采用视频数据分析法,成功研判出多起盗窃粮食和家禽案中的一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由此破获盗窃案件11起,涉案金额10余万元,并帮助村民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孔德年与合成侦查中心同事交流研判案件。
初心:谢绝高薪 无怨无悔
“我最大的快乐就是运用大数据分析,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蛛丝马迹,引导办案单位将他们绳之以法”
记者:为什么民警称您为全局民警的110?
孔德年:为了更好地服务实战,在中心成立后,我开通了快速响应热线,为全局民警提供数据支撑。民警在工作中遇到棘手问题时,中心立即给予支持。
2022年7月的一天,辖区一乡镇发生一起因情感纠纷导致的杀人案件,我全天候扑在案件上,上下沟通,内外联系,手机打得发烫,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就是对中心研判出的每一名嫌疑人身份信息,在实施抓捕前都要逐一审核,避免造成误判误抓。2017年以来,中心给各执法单位提供的信息,实现零差错、零错案。
记者:拒绝高薪的聘请,您感到遗憾吗?
孔德年:我在刑侦信息化应用方面比较擅长,被国内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看中。一家大型网络公司说要给百万年薪,我婉言谢绝了这番好意,从来没后悔过。我常想,一个人要知道感恩,知道自己的来路,才能不忘初心。我出生农家,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为我提供施展抱负的平台,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我热爱公安事业,愿意为之付出一切。
多年来,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工作日、节假日,只要工作需要,我保证有求必应,随喊随到。我最大的快乐就是运用大数据分析,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蛛丝马迹,引导办案单位将他们绳之以法。
记者:作为基层公安机关领军型人才,您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孔德年: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作贡献。一是聚焦新时代公安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合成侦查中心的建设,通过深化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应用,破解制约公安基层战斗力的难题;二是更加注重数据侦查人才的培养,加快和形成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我将发挥好领军型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合成侦查中心和“警界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加大传、帮、带的力度,帮助青年民警熟练运用数据侦查手段。通过大案侦办、团队作战、专案复盘等形式,稳步提升他们的数据侦查实战水平。力争用两三年时间,带出一支懂侦查、会研判、善分析、能战斗的数据侦查队伍,为公安工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