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微信、抖音这些公开平台及社群圈层等互动环节中的接续信息刷屏、热点刷新等舆论聚焦态势可以看出,发生在云南昭通昭阳的这起不法商贩故意把苹果摆在路上“堵路”事件已经对当地形象带来持续性的负面伤害。
分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尽可能地降低负面舆论影响、挽回社会信任的话,除了要对涉事不法商贩加以严惩打击外,还要通过一些针对性的线下举措,并辅以积极正确的对话沟通,才有可能达到“止损”目的。结合分析研判,可以提供如下几点处置建议。
一是尽快部署对类似不法行为的专项行动。舆论对这些不法商贩恶劣行为的对峙性反馈已经足以说明一切,即人们迫切地希望通过参与和加入舆论热议,来向当地主管部门传递“希望尽快付诸行动,严惩打击这类违法行动”的信号。这是事件舆论背后的深层次民意,要加以及时而准确地获悉。也就是说,从有效回应社会民意来讲,越快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就越能与社会舆论建立良好对话的情感共识。
二是开设面向社会舆论的投诉举报专线。线上舆情是表象、线下工作才是关键。建议由属地党委政府牵头,发挥新闻媒体渠道优势,针对性开通针对类似不法行为的投诉举报专线,通过专人专接、专线专办等渠道建立,将线上舆情反映逐步引流至线下问题解决,一方面可以真正形成“社会舆论寻找问题、线下工作解决问题”的良性工作机制,有助于形成“共同促进问题解决”的双向合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被一些无端猜测、恶意挑拨声音带偏带歪的情况出现。
三是邀请新闻媒体、社会网民真实评价整改效果。主动邀请新闻媒体、社会网民、热心市民等“第三方”人群,全程对专项整治行动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发挥好他们的社会监督作用,同时支持他们通过新闻报道、自主发帖、自由发圈等各种方式向更多人群“全景式”展示整改工作,针对性消除外界可能伴随产生的“走过场”“一阵风”等负面标签。另外,如果社会舆论能够积极参与加入,还会在舆论场域中对这股不法行为形成一股极为有效的压制力量,对线下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当然,舆论对上面这份通报出现的负面评价,当地一定要虚心接受,特别是拍板决定删除上份通报、发布这份通报的决策领导,因为这是一堂血淋淋的教训课。一是要深刻理解负面舆论与正面宣传的正反基调区别,不能想当然地用“昭通是中国高原苹果之都”“今年昭通苹果大丰收”这样的营销思维来处置充满消极情绪的舆论风波,这只会触发舆论反感;二是调查信息、后续工作的事实描述要尽可能的“具象化”,不要试图用一些不清不楚、笼统语言加以遮蔽,这样反而容易让舆论产生不真诚、不端正的负面印象;三是一定要让专业人干专业事。相比这份情况通报,之前那份自主删除的通报明显要好很多,虽然说不上“完美”,至少符合基本的舆情处置规律。
只要当地能够虚心地接受批评建议,并且将其付诸行动,昭通苹果还会是那个“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