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校园安全事件往往成为舆情生发的重要导火索,在事件的传播过程当中,若政府应对失当,校园舆情风险会不断发酵,对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潜在威胁。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校园舆情的监控与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和应对舆情危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园舆情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及潜在风险。为剖析校园舆情风险,中国警察网与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委会联合发布《“开学季”校园舆情风险预警研究报告》,探讨校园舆情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提出校园安全事件舆情管理的优化策略,防患于未然。
校园舆情风险生成的三种路径
图1 校园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生成机理分析框架
路径一:信息刺激下的信息人驱动型
当事件信息具有很强刺激性,引发高影响力意见领袖参与讨论,并吸引众多中央级权威媒体对事件进行报道时,容易导致校园安全事件舆情形成。
路径二:信息刺激下的信息人与技术协同驱动型
当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后,如果事件性质高度敏感且信息呈现方式具有较高吸引力,引发了网络媒体的广泛报道和意见领袖的大量转发,且官方舆情疏解不力,致使舆情环境持续恶化,最终会导致舆情的形成。
路径三:信息环境助力下的信息人驱动型
当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后,如果官方的舆情疏解工作成效不佳,在网络媒体和意见领袖等主体的传播下,舆情信息在舆论场内持续发酵,引发了网民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讨论,易形成舆情。
校园舆情风险防范的五条建议:
建议一:建构全方位校园舆情应急处置机制
政府应当健全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快速响应机制、舆情引导机制、经验总结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应对效率和效果。
建议二:做好意见领袖分类规制引导工作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意见领袖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政府应当把握网络意见领袖的不同类型,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最大程度的团结与管理。
建议三:营造规范的网络生态环境
在常态化监管层面,政府应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推动网络平台建立信息审核机制,严格把关信息发布,政府还应注重网络素养教育的普及与提升,积极推进多元共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格局。
建议四:丰富官媒传播功能
官媒不仅需要在具体事件上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更应当在认识和布局上先行一步,掌握先机。为此,官媒应当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守正创新,寻求传统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等新兴传播媒介的深度融合。
建议五:落实校园安全管理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是消除校园舆情风险源头的治本之策,其核心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纲领,确保校园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督查机制,对校园进行常态化安全检查和评估。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推动校园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