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一则投诉陕西咸阳礼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警察上班时间打游戏的视频,引发公众广泛关注。该网民自称去礼泉交警大队办事,从8点半等到9点多,工作人员竟然在办公室里打游戏,处理事情更是草草了事。
当晚,礼泉县公安局发布情况通报称,礼泉县公安局警务督察部门介入调查,初步查明情况属实,目前对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涉事民警何某采取停止执行职务措施,并按照相关工作纪律要求做进一步调查处理。
整体来看,面对网络举报,礼泉公安部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发布通报、调查处理回应舆论关切。从通报内容具体来看:
一方面,通报明确举报事件属实,显示了涉事单位在面对公众质疑时的坦诚态度。当地公安立即对涉事民警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的措施,并表示将进一步调查处理,这显示出单位在初步调查后的果断行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舆情发展,平息公众愤怒。
另一方面,通报最后特别提到“感谢媒体朋友和广大网友对礼泉公安工作的监督与支持”,这一表态有助于传达公安机关接受监督、愿意改进的姿态,从而缓解舆情压力。
媒体评论认为,对涉事民警而言,其违纪行为按照我国现行《警察法》相关规定,被停职乃理所当然。当地警方不仅要对涉事民警严加查处,还应严格追究相关管理者的责任,并以此为契机,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整体管理水平。
梳理发现,近年有关基层人员工作作风不良问题的反馈屡屡在舆论场上发酵——如重庆市云阳县堰坪镇政府办事大厅仅一人在岗、陕西省靖边县交警事故现场嗑瓜子被停止执行警察职务十天、陕西省定边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警员上班期间利用手机和电脑玩游戏被停止执行职务等。
类似事件均提醒各方,在自媒体使用普及、网民参与新闻曝光的网络环境下,基层人员有损职业形象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舆情波澜。“上班打游戏”“执勤嗑瓜子”看似小事,舆论场也出现过部分网民为基层人员“辩解”的声音,认为不必对工作中的“弹性”行为上纲上线。
但主流舆论观点仍认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比民警上班时间打游戏以及交警在事故现场嗑瓜子等数起“小事”可发现,事件暴露出的舆论风险并不小:
公众对执法机关的信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连续曝光的负面事件,无论是工作时间打游戏,还是执勤期间嗑瓜子,都在削弱这种信任。事件均涉及警察在执行公务中的不当行为,给公众带来了执法机关不负责任、工作态度不严谨的印象。事件的叠加效应会使公众对整个交警队伍的职业操守产生更大的质疑。一方面,这种质疑不仅会导致公众在具体事件上对交警执法的公正性、严谨性产生怀疑,还可能引发对整个公安系统工作的广泛不满和不信任。另一方面,当公众逐渐失去对执法机关的信任时,可能会进一步对法律权威产生质疑,从而削弱社会对法治环境的整体信心。
地方形象很容易在此类负面事件中大打折扣。当一个地方因负面新闻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它可能会形成“标签效应”:从2017年7月靖边县交警在事故现场嗑瓜子、2017年8月定边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警员上班期间玩游戏,到此次礼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警察上班时间打游戏,事件虽分属不同县域,但均隶属同一省份,使得事件所在省份在公众心目中逐渐形成负面的认知。这种负面印象不局限于单个事件本身,还可能延展到对当地政府管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的整体评价。不仅会对当地政府和执法机关的公信力造成持续打击,还可能影响到当地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和投资的能力。
基层执法单位在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显著不足被暴露。公安执法人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其言行直接影响到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公平正义。然而,频繁被曝光的负面事件表明,一些基层执法人员在履职时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揭示出基层执法单位在日常管理、监督和培训等方面的薄弱环节。
因此,针对这些基层人员不良工作作风引发的负面事件,一线部门的当务之急是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的管理与纪律教育。公安机关应该强化对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确保他们在工作时间内严格遵守行为规范。此外,应通过定期的内部检查和突击监督,杜绝类似的松懈行为发生。尤其是在基层单位,应更加重视日常管理,建立更为严格的问责机制,对违纪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