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警方这份关于“汽车拖猫”事件“图文注解”式情况通报值得收藏借鉴,这是因为在处置这类被舆论想当然地贴上“虐待动物”话题标签的舆情事件时,往往会受到来自这类极具争论性、对峙性、对抗性的情绪舆论影响而变得较为复杂,仅仅依靠常规的“文字式信息陈述”情况通报可能还不足以起到“一锤定音”的舆论效果。
这个时候,为了防止围观舆论被“故意碾压”“虐待动物”这些恶意伪造的信息所带偏带歪,不仅处置部门的情况通报要尽可能的“快”,而且所呈现的事实信息、得出的调查结论都要经得起方方面面的针对性推敲,甚至还要经受得住一些恶意账号的“阴谋论”有罪推定,无论是对于决策的领导,还是汇总信息、编写通报的具体工作人员,都是一场实战考验。
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是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经受住了舆情实战检验,但深层次其实是海口,乃至整个海南公安系统舆情处置工作体系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处置这类容易线上线下关联的高敏舆情,背后没有更高层次部门的直接介入,是不太可能的。分析发现,这份警情通报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三点:
一是这份迅速发布的警情通报背后其实是内部决策果断的体现。在实际处置舆情过程中,最怕决策层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导致失去舆情处置最为关键的“黄金时间”。大多数决策者往往因为没有真正经历舆情实战,普遍存在“等一等”“拖一拖”的心态,他们希望等到舆情发展脉络进一步明朗之后,再做出确定性的决策表态,然而每一个人都会有“先入为主”的惯性心理,一旦被不实信息、片面信息所误导而公开表达基于不实信息和片面信息的观点判断,即便后续得知自己观点有误,也只会选择“沉默”和“反对”,毕竟没有人喜欢自我“打脸”,哪怕是在受到误导的情况下,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矛盾点。也就是说,只有想方设法地快速在舆论场中补上这块“权威信息源”,才能帮助围观网民保持好“信息对称”,避免他们因为受到信息误导而加入“传谣”阵营,以此事为例,这份警情通报发布之所以及时、回应迅速的背后,其实是海南、海口公安系统上下对舆情回应“为什么要快”“为什么要主动”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而这恰恰是舆情成功处置的基本前提。
二是“时间推移+图文注解”提供了一条处置复杂舆情的借鉴路径。相比其他事实清楚、细节信息的涉警舆情,被贴上虐待动物这类话题标签之后 ,舆情往往就会变得十分复杂,这是因为虐猫、虐狗这类被刻意加注的话题情节,与生性善良、善待生命这些与生俱来的道德感产生剧烈的情感震荡,进而很容易想当然地对峙对抗。这时候,通过“时间推移+图文注解”的通报叙述体例,既可以解决情况通报因为客观上与事件发生存在时间差而造成舆论对警方“为什么这么久才发布”的质疑问题,还可以通过监控画面详细的图文注解来帮助参与话题讨论的网民沉浸式回顾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而最大限度推动舆论从接受信息源到认同信息源的根本转化。需要注意的是,当沉默的大多数网民真正认同情况通报后,就会对那些妄图想要带偏舆论方向的干预势力产生防御心理,这是有效剥离舆论场域中吃瓜群众与干预势力最有效的方式和路径。
三是末尾两段清晰给出调查结论和立场态度有助于形成信息闭环。分析认为,除了上面两点之外,情况通报最后两段所给出的清晰调查结论和表明的事件态度是点睛之笔。情况通报的前面按照客观事实还原和充分信息对称的回应原则进行了详细论述,但终归于是信息呈现范畴,最后要给出清晰的结论和立场态度,这才能形成完整的通报闭环。这份通报给出的结论已经十分清晰,一是意外行为,未发现故意伤害;二是网上传一黑一黄为“光线所形成的色差”。最后一段提出“驾驶员开车之前要检查车辆周边”“确保安全”等提醒,是对其他驾驶员可能也会遇到这类情况的专题提醒,是一个有效的通报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