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来,多个网络热点不断,“秦朗巴黎丢作业”、上海女教师出轨未成年、男网红cos游神“赵世子”等,都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蹭流量”现象层出不穷
2月16日,恰逢开学前期,网红博主@Thurman猫一杯发布的“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视频迅速登上各平台热搜,并持续发酵,有自称秦朗老师、秦朗舅舅的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秦朗舅舅”甚至还开启直播。但随着“秦朗舅舅”承认摆拍,尽管原创博主称已联系上孩子妈妈,因无学生及家人作证且未透露学校名,该声明并未让网友信服,“摆拍”“蹭流量”等质疑声高涨。
无独有偶,近日持续引发公众讨论的“上海女教师被指出轨男同学”事件中,网络平台上涌现出多个自称是“女教师”本人的社交账号,甚至有主播直接冒充起“女教师”本人,其直播间最高流量时人数上万,不少围观者刷起礼物,涨流一波后被网友打假“是蹭流量的骗子”。还有一则引发关注的“游客花3万元包游艇从三亚突围到湛江”新闻,后经证实,根本没有这条航线,该网友发帖只是为了博流量。此外,在福建福州举行的游神活动中,一男网红cos福建游神“赵世子”严重冒犯地方民俗,被怒怼“别把无知当有趣”“不懂得尊重还博流量”。
“越底线”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近年来,在强大的算法逻辑下,一些人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流量高”,一些博主为了蹭流量,哪里有热度就往哪里跑,哪里有人气就往哪里钻,甚至没有热点就自己炮制热点,有些甚至无底线、无下限,并且很多都在法律、法规的边缘游走,不犯法却造成了负面影响,即便是严肃的公共事件,也难免“歪楼”“跑偏”,最终在众声喧哗中沦为一地鸡毛。
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燕志华分析称,由于流量的绝大多数构成来自中低收入群体的点击,就是说,如果内容不能吸引中低收入群体的点击,那就很难出现流量的爆发。而在当下,中低收入群体对于资本等出现不少社会不满情绪,他们就特别需要那些批评性的、反腐败的、舆论监督性的、情绪性的、发泄性的内容,这必然倒逼网红生产这种内容,双方形成热烈互动,但是对于社会治理来说,则是挑战和风险重重。
央视网对此指出,为博关注不惜编故事,这类虚假流量是一种跑偏的“内卷”,不仅会助推各类视频低俗化,还容易把整个网络环境搞得乌烟瘴气,甚至扰乱社会秩序。因此,博流量不能无底线,为了蹭热度、赚流量,挑战公序良俗,终将被流量反噬。同时,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挑战法律法规的行为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加强监管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流量时代,追逐流量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些无原则、无底线地蹭热点、蹭流量,则未免败德违法。近日发生的这些事件不仅暴露了个别网红为人诟病的拙劣行为,更反映出公众对当下网络环境中这一普遍现象的反感与焦虑,期待加强对这一群体的监管与治理。目前,除了道德上的舆论谴责和呼吁平台封号外,目前似乎还缺少更行之有效的惩处措施,舆论也开始反思如何净化网络生态、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秩序。
大河网河声评论员刘瑞朝对此建议,针对有意甚至恶意传播低俗、色情、暴力、恐慌等事件和情绪的现象,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引导,制定标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平台企业也要加大审核力度,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置。上观新闻也认为,相关部门理应持续加强对相关平台、公司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倒逼平台方和网红所在机构对旗下网红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