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日益发达,网络语态千变万化,网言网语层出不穷。在内外宣联动的新时代背景下,多元的话语表达方式和网络人文地图演化变迁,网络文化和新闻舆论话语创新与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
我们需要加强对于网络话语类型和沟通表达规律的研究。当前,网络舆论存在圈层化特点,要善于打破圈层,拉近关系,形成有效的沟通。总体来看,社会主流舆论话语、网络民间口头话语、科学专业话语和国际传播话语是目前舆论场上最常见的话语方式和类型。不同的舆论话语,其表达特征、方式和形态不尽相同。
权威媒体主流传播讲究的是构建、创新和提升社会主流话语体系。主流话语更强调稳定有序的秩序感、合法性、规范性与权威性,在新闻传播工作语言中,面对社会焦点,需要严谨、及时、专业和全面。主流舆论如黄钟大吕,一锤定音,是舆论场的中流砥柱。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网络民间口头话语讲究的是平等、亲和、务实、质朴和接地气的表达,更强调灵活性、实用性、轻快感、趣味性、多样性和易得性。语言鲜活,多用口语、俗语、俚语、网言网语,以及年轻人喜欢的表情包、弹幕、动图、各种火星文,融入不同网络平台的独特的修辞手段和话语方式。网络语言习惯和流行现象背后的网络人文地图和多元平台人群的迁徙,成为观察分析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世界的窗口。
科学专业话语具有理性严谨的话语优势,讲究的是科学、严谨、专业、精细、权威的话语方式,强调共同的专业术语、知识体系、评价标准、能力等级、研究方法、判断依据、环境条件、独立公正、可验证可量化等。
国际传播话语讲究相互尊重、平等务实、精准可信的互动沟通,强调语言鲜明、通俗流畅、文明互鉴和内容的适销对路。国际交流要长期扎根民间,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严肃内容与轻内容互动同样重要。语言工作者要适应国际传播的文化和思维逻辑。沟通的前提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打破隔阂。不求“大水漫灌”,而应追求“润物细无声”,吸引当地机构和人才进行多层次的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要更有效地影响和引导受众,构建更加先进繁荣的主流文化,就要善于把握和应用话语方式,创新表达策略。我们需要观测场景语境,面对传播对象,学会换位思考,以受众习惯或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