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地一官方微信公众号被市民投诉“标题党”一事,引发舆论关注。数字化浪潮下,政务号已不再是单向度的信息传播工具,它更是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关键枢纽。
随着这一“枢纽”的日益壮大,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趋势浮现出来:不少政务号开始采取以“标题党”为代表的浅显传播策略,以此来博取公众的眼球。
政务号开设的初衷是什么?该如何跳出“标题党”的“舒适区”,在守正与创新之间精准拿捏尺度?
政务号作为政府与大众沟通的官方通道,其传达的内容应当是真实、权威、专业的。当这些基本元素被忽略,反而被那些哗众取宠、浮夸不实的标题所取代时,政务号的长远发展便会遭受实质性的威胁。
为了攫取流量,一些政务号开始采用夸张、离奇或者误导性的标题。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博得用户的“指尖注意力”,但长此以往,很有可能种下信任危机的种子。
更应看到的是,过分追求“标题党”,还引发了一个深层次的严肃讨论:在追求关注度和传播效果的过程中,政务号是否会牺牲新闻的基本原则?
早在2017年,国家网信办就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标题制作制定了专门规范。然而随着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一些更为隐蔽、更容易被“默许”的“标题党”,仍然层出不穷。
雾里看花式:什么都说了,但是又感觉什么都没说。这一类标题,看似简洁明了,但大量省略主体、时间、地点等关键要素,让人看后如堕五里雾中。用户如果不点进内文,仅凭标题根本不知道讲的是什么。
诱人深入式:用悬念式标题充当流量诱饵。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但悬念若用得不恰当,只会消解政务类媒体的严肃性。
虚张声势式:靠故弄玄虚搞噱头、博出位。“震惊”“惊悚”“不看后悔”是此类标题的基本特征。比如,有的政务号在使用《晚上睡觉前喝这个,居然能把有毒物质都排干净!》这类形式的标题,将专业、严肃的话题引导至情绪化的解读方向。
以“标题党”为代表的政务号运营模式,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时的关注度,但长期来看,它身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内在特征,不仅会增加公众对权威信源真实性的质疑,过分透支的媒介信用,也会让公众对政府的可信度产生怀疑。
由上向下看,数字化媒体环境下的竞争压力不容忽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的注意力变得极为有限,传统的报纸、电视、电台等面临众多新媒体的竞争。为了脱颖而出,快速吸引公众的眼球,一些政务号“不得不”采用夸张或引人注目的标题,试图以“短平快”的方式“杀出重围”。
对于流量和数据的过度关注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互联网时代,点击量、阅读数、转发量等一个个冰冷的考核指标,成了衡量内容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一些政务号为了追求更高的数据表现,为了达成账面上更为可观的KPI,不惜使用夸张或误导性的标题,政务号“营销化”的特征日趋明显。
由表及里看,新媒体运营者专业素养不足成为短板。需指出,一些政务号的运营团队缺乏足够的新闻传播专业背景,或者对于新媒体的运营规律理解不足。在快速吸引受众眼球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政务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片面追求流量,而简单易得、上手方便的“标题党”,自然会成为他们手中的不二法宝。
由外向内看,公众对政务号的期望值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反作用力”。当前,公众对政务信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于“标题党”,有人认为政务号适度地玩梗、调侃,甚至是耍宝,都无伤大雅;但也有人指出,政务号本身的权威性,让它必须对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更严谨的要求。如何平衡各方的需求,是横亘在政务号运营者面前的一道实际难题。
要做好标题,不做“标题党”。正本清源的同时,更要变“我想说的”为“你想听的”,让“有意义的”变得“更有价值”。
创新手段之前,别忘了“为什么出发”。政务号作为政府的官方媒体,核心功能是提供独家资讯,发出权威声音,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非将自身做成纯市场化的自媒体。这个过程中,流量是发挥影响力的工具,但它不是价值评价的核心标准,不宜作为考核的单一指标。
早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了政务新媒体的功能定位和职责目标:“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是引导网上舆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阵地,是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手段之中,既要挠到“痒痒肉”,也不能过于媚俗、自掉身价。标题是吸引人眼球的第一件“法宝”,对于政务号来说,它也是第一个关卡、第一道防线。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飞认为,新媒体的革命,不只是平台与渠道的变革,更深层次的应该是表达方式的变革,这恰恰是过去我们关注不太多的领域。不能掌握新的表达方式,就没有办法与90后、00后这批互联网“原住民”交流。
比如,擅长在标题上出新出奇的深圳卫健委,就是玩转标题的“顶流”之一。“最靠谱的科普,最有趣的灵魂”——正如它自我介绍的那样,《每次炒菜放3勺盐,我妈还说“不够味”,咋劝?》《头发长,会跟大脑抢营养吗?》等标题,接地气说人话,戳中受众的情绪点,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阅读需求。
创新手段之后,及时复盘归因,为下一次的远航蓄满能量。政务号的运营不应该是单向的信息输出,而应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内容策略,提升运营团队的媒介素养。要善于通过对公众评论、留言的分析,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关切,以畅通的双向沟通渠道带动提升政务号的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度。
以重庆为例,去年发布的《2021年重庆市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报告》中,市级部门(单位)政务微信传播力排名前五的账号中,就有重庆共青团。它凭借着《公主请接子弹》《受到“折耳根之神”眷顾的西南F4有什么神秘色彩》等标题,紧贴热点,让国防宣传、城市IP等大主题有了更鲜活灵动的小切口。
要使政务号未来长足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目前过于依赖“标题党”来吸引眼球的做法,用更为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