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收获的土壤,期待更美的萌芽。时光荏苒,人民公安为人民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公安不变的承诺。2022年,阿拉善盟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服务民生贯穿于公安工作的首末始终,体现在守护平安的每分每秒,把服务人民融入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把百姓满意作为公安工作的终极目标,在服务人民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合成聚力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推进平安建设,坚守初心服务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谱写出了一曲以民为本的和谐乐章。
便民利民 为群众“满意”加码
一年来,阿拉善公安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出台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编制1073项行政权责清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用“小细节”赢得“大满意”。延伸服务触角 让群众幸福感持续年内在全盟范围内建立“派出所便利店”6个,将户政、治安、交管等简单高频业务延伸至派出所办理,切实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形成了“大综合”服务格局,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发挥驱动效应,减轻群众、企业负担,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努力让公安政务服务成为为民服务的新名片。
为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宗旨,优化服务的改革精神,以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效为核心,阿拉善盟公安机关围绕“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24小时警局”、12367服务平台、“网上”交管,积极开展指尖上的便民服务工作,纵向横向打通信息壁垒,整合数据资源,实现警民沟通零距离、回应群众零延时。依托“盟旗一体化实战化”警务机制,研究制定了《阿拉善盟公安局政务服务窗口管理办法》《阿拉善盟公安局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制度》,依托厅局共建“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157项,占比86.74%;全程网办126项,占比69.61%。
阿拉善盟公安机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出“送证上门”“容缺服务”“延时服务”“提醒服务”“非工作日办证”预约服务等特色举措,推动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便利。阿拉善各级公安政务服务大厅通过设立“绿色通道”“蒙汉双语”“老年人服务”等窗口,为少数民族群众、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便利,进一步优化办事环境,真正实现服务零距离,坚持用人性化服务暖民心,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7月中旬,实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业务办理,解决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多环节、多处跑、多次跑等问题;11月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实现“跨省通办”,群众可就地就近申领居民身份证,大幅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合成聚力 为做优民生警务助力
以民为本,以快为先,警情处置再快一分钟,服务群众再近一百米!接处警是直观展现阿拉善盟公安机关面貌的第一窗口,为全面推进“一盟市一台”接处警警务机制改革,阿拉善盟公安机关以“报警更方便、接警更及时、派警更精准、处警更高效、执法更规范”为目标,打破传统思维,改变旧有架构,成立阿拉善110接警中心,助推平安阿拉善建设提档升级,着力打造“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阿拉善公安服务品牌。接警中心统筹全盟接警资源,将盟旗两级接警员混合编组,建立“一盟市一台”的一级接警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接处警工作效能,全面解放了基层警力、减轻了基层负担。通过加强部门警种协同联动和构建多元处警新模式,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上实现新突破。
阿拉善盟公安机关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守好民生底线,通过强化部门执法合力,进一步减少执法力量投入,节约行政成本,提升工作效能,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重要节庆日联合市监、环保、卫生、教育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对农贸市场、商超、药店、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农村牧区假冒伪劣商品、卷烟、非标油等领域开展联合检查,特别是配合盟冷链专班,对冷链食品(水果)进行常态化安全检查,注意发现苗头性、指向性线索,实现协调联动、齐抓共管。阿拉善盟公安机关与行政主管部门、相关企业、单位建立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油气”“三电”设施安全保卫工作,持续巩固中小学幼儿园装置建设三个100%要求,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强化党政机关、金融机构、文博单位、公交客运等重点部位落实安全防范主体责任,确保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措施落实到位。
一年来,阿拉善盟公安机关充分发挥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安全防治中的“生态哨兵”作用,层层落实好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责任和措施。在贺兰山保护区春秋季森林防火季,采取班子成员包所、机关警力下沉、部门联动、设立临时检查点等措施,从源头加强火源管控,切实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筑牢森林防火线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网。阿拉善各森林派出所联合消防部门开展森林防火巡护1138次,完成巡护区域403处,民警巡护里程达3.7万余公里,排查火灾隐患525处,检查进入保护区人员26937人次,没收火种467次。救助野生动物8只、植物2株,检查野生动物活动区域460处,调解纠纷8次,救助遇困人员15人次,与所辖管护站联合巡护215次。
阿拉善盟公安机关坚持多部门、多警种联动,法制、禁毒、交管、刑侦、治安、出入境、边管等部门,采取举办普法大课堂、成立宣讲小分队等方式,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现场答疑等形式,多措并举推动普法宣传落地见效。结合“110”宣传日、“4.15”国家安全日、“5.15”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12.2”交通安全日、“12.4”宪法宣传日、网络安全周等时间节点,对社会公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国家安全、禁毒、反恐、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经济犯罪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防范技能。充分发挥各警种部门特点,组织民警深入社区、学校、机关单位、街道社区、牧区开展普法活动。针对学生群体、行业服务人员、特殊人群等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实现普法群体全覆盖。结合中心工作和社会关切的问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认知水平,提升群众对相关违法犯罪的预防能力。围绕打击跨境违法犯罪、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新颁布法律法规等开展普法宣传实现普法领域全覆盖,先后开展230余次普法宣传,派发宣传单1.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980人次。
暖心警事 为群众安全护航
乌力吉苏木是阿拉善左旗边境苏木,有着全旗唯一一所边境学校——乌力吉学校,学生主要来自苏木三个嘎查,上学路上大部分都是山路或软沙路,每次上学都得走大半天的时间。面对农牧民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留守儿童多的实际情况,乌力吉边境派出所多次研究,通过征求孩子家长意见,确定由民警担负接送学生义务上下学的任务。因牧民平时忙,辅导功课困难,孩子学习吸收慢,民警成为了“警察老师”“编外老师”,把部分学生接到派出所,细心给他们做课后辅导。在成为“警察老师”后,民警薛爱龙凭借对地理坐标的敏感性,手绘出了乌力吉赛汉嘎查778平方公里56户的区域分布路线图,一张手绘线路图,绘出了阿拉善公安爱民之心。在腾格里沙漠腹地,11位身在警营的“编外老师”和家住大漠戈壁的13个孩子的故事仍在继续,那条原本孤寂的“搓板路”,如今每天上下学时总充满着无尽的欢声笑语……“
路遇火灾,不忘为民初心;冲锋在前,尽显警蓝担当。2022年3月20日,额济纳旗公安局辅警韩振亮在返回单位途中,发现街边停放的一辆电动三轮车上燃起熊熊大火,韩振亮见状立马停车,了解到三轮车上还拉着液化气和油,周边停放多辆私家车,若火势得不到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他急中生智冲进附近商铺,借来多个灭火器将火扑灭。事后,韩振亮细心地检查,确认不会再次复燃和发生其他安全隐患后才悄然离开现场……
一年来,阿拉善盟公安机关坚持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暖心事,温暖人心,拉进警民之间的距离。阿拉善公安民警辅警穿梭于苏木街巷、沙漠戈壁,奔走在牧民群众身边……农忙时节,行走在田间地头,实实在在解决农民秋收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发挥着助农兴农的价值,以多种形式帮忙秋收;在牧民卸草料人手不够时,民警变身牧民好帮手,帮忙卸草料;在牧民家里断电时,民警秒变“电工”立即帮助接电;当牧民的卡车抛锚时,民警变身“修理工”带着工具救援,转场、起羊粪、接羊羔、剪羊毛等等,这样的暖心服务不胜枚举。在为民服务期间,阿拉善盟公安机关通过成立“党员爱民服务队”“青年党员便民服务队”“青年突击队”等多种形式,助学、助老、助残、助孤,协调帮助解决牧民群众在生活、医疗、扶贫帮困、抢险救灾等方面的问题,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
在阿拉善公安队伍中,一心为民的情怀早已融入血脉灵魂;一曲人民警察之歌唱不尽公安民警英勇奉献的无悔担当;一身被汗水浸透的警服诉不完人民警察的赤胆忠心。新的使命不懈奋斗,从警为民、服务为民的历史重任召唤前行。回望来路,我们对“警民一家亲”有了更真切的领悟;放眼未来,我们会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化为铿锵步伐,继续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续写有深度、有速度、有温度的爱民篇章,“为民服务”没有终点,阿拉善公安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