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防汛民警刘健:“能为防汛抢险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是值得的!”
中国警察网讯 (通讯员 刘晓晓 吴波)“老刘,你的痛风是不是又复发了?要不先去医院看看吧!”
“没事儿,我还能坚持,再说湖还没巡完,我不放心呐!” ...... 7月13日上午,湖北省黄石市汪仁镇龙泉湖岸边,淅沥细雨中,一个身穿藏蓝色的高大身影,拖着一瘸一拐的右腿正沿湖排查险情、劝离周边群众。 他叫刘健,今年58岁,是黄石市公安局开发区·铁山区分局汪仁派出所的社区民警。 警服上身已有33年,虽还有2年就要退休,但从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出岁月的“蹉跎之气”,相反还有一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倔强。 请战上一线,刘健不是第一次。 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今年抗击新冠疫情……每一次险情,群众有难,他总是第一时间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哪里险情最重,哪里就有他冲锋在前,挥汗如雨的身影。 入汛以来,黄石多地连续强降雨,开发区·铁山区多地水情猛涨。汛情就是警情,警情就是命令。分局全体民辅警闻令而动,全力投入防汛抢险工作中。 这次,刘健又“坐不住”了。 “必须到防汛抢险一线去!”7月6日晚,一轮强降雨再次来袭,在家的刘健几乎一夜未合眼。雨越下越大,刘健支援前线的念头越来越强烈。第二天一早,他就向所领导提出请战到防汛抢险一线。 “老刘,防汛一线又苦又累,所里还有这么多年轻小伙子,这次你就不要去了!”考虑到刘健是所里最年长的民警,且前不久连续奋战在防疫一线,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所领导和同事并未打算让他去一线防汛。 “我当了9年的社区民警,辖区哪处河流易发生险情,哪家房屋地势低洼,没人比我更清楚,若不去我会不安心的。”面对大家的关心,刘健却有一定要去的理由。 就这样,刘健凭“三寸不烂之舌”又走上了一线。 由于龙泉村龙泉湖每年都会涨水,刚上防汛一线,刘健就冒着倾盆大雨前去排查险情。巡湖时,刘健十分认真细致,脚步比大家都慢,一点一点排查隐患。 “不要小看这个管洞,不及时处理就会引发险情。”7月7日当天,龙泉湖边一个不显眼的管洞引起了刘健的注意,他当即联系村干部一同用沙土将它填上。这一幕被同事看在眼里,大家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老刘真是火眼金睛!” 在辖区河流堤坝及地势低洼路段排查险情后,刘健又深入龙泉村、滨湖村、龙山村,章山村等受灾严重的村庄,逐门逐户上门了解群众受灾情况,向他们宣传防汛、防雷电等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帮助地势低洼地段居民做好财产转移、保护。 在前往龙泉村转移受灾群众时,水已经淹没了沿岸道路,需要转移群众就必须涉水,有的地段水位达到2米,极有可能在转移群众的过程中使自己陷于被困的危险。 来不及多想,刘健就和同事们相互挽着涉水进村,挨家挨户动员群众撤离。 72岁王爹爹的房屋受灾严重,却因患有心脏病躺在床上不能下床。得知这一情况后,刘健与村干部一同涉水到王爹爹家中,深一脚浅一脚、蹚水将老人成功转移。 为了确保不落下一名群众,每次转移完后,刘健都会重新回村搜查,确认没人才最后一批撤离。 截至目前,刘健协助汪仁镇政府一共转移群众176户748人。 “雨虽然未下了,但思想可不能有分毫松懈!”7月8日,天空暂时放晴,一些转移的群众未能意识到危险,执意要回家,也有群众趁机去涨水区域捕鱼捞虾,刘健和同事们在村口设卡以及湖面巡逻。刘健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劝说,一上午就劝阻了30多名群众。 当天下午到晚上10点多,刘健一直守在村口,当同事劝他休息一会时,他拍拍胸口说:“还是在等等吧,没人回村了我再休息!” 连日来,刘健就是这样行走在防汛一线,日行近万步,用脚步丈量辖区,用行动践行一名党员民警的初心使命。即使右脚痛风复发,吃完止痛药后他继续坚守岗位。他说“能为防汛抢险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