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色的阳光下,他们的身影忙碌而坚定;
在风雨的洗礼中,他们的步伐勇敢向前。
他们是公安民警辅警,
是守护社会安宁的忠诚卫士,
是默默奉献在岗位上的无名英雄。
为了捕捉他们工作中的每一份付出,
记录那些“印迹”背后的感人故事,
我们特面向全国民警辅警开展这次主题活动。
这些“印迹”不仅仅是岁月的痕迹,
更是他们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的见证。
1、一年又一年,“他们”不仅仅是工作中得力的“老搭档”,更是公安使命的见证与传承,共同守护着时代赋予这份使命的厚重。
90后法医的“老搭档”
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沙市区分局法医工作室,一进门,就看到桌上摆放整齐的铁箱子。
“这些都是去现场必须带的,主要用于勘查现场,提取痕迹和物证。”33岁的沙市区分局刑侦大队刑事技术侦查中队中队长谢华介绍,铁箱子足有十几斤重,装着镊子、剪刀、手套、解剖服、物证袋……
“这个箱子的主人,以前是我的师父杨帆。”谢华回忆道,关于铁箱子的传承,还有一段故事——
杨帆现任刑侦大队教导员,从事法医工作32年,是沙市区有名的“刑侦尖刀”。2005年8月,某镇一户农家小院里,两位老人倒在血泊中。因案件发生在夜间,案发周边无目击证人,且案发现场周边无视频监控设备,案件侦办一时陷入僵局。
杨帆接到任务赶到现场,对尸体身上的衣服,肢体上的灰尘,现场的边边角角,进行着全面细致地勘查。终于,他在角落里的一份报纸上发现一滴血,赶紧从铁箱子中拿出镊子、试管以及证物袋,小心翼翼地提取血液以及残留物,这也是现场唯一有价值的线索。但受限于当年的技术条件,案件侦办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
这么多年,这起案件一直是杨帆的心病。2014年参警的谢华拜师杨帆,除了继承了师父的专业知识,更传承了刑侦民警的决心意志。
随着公安信息化的发展,谢华将传统侦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于2020年通过对DNA信息库的碰撞比对,锁定并在安徽合肥一工地上抓获犯罪嫌疑人。这起15年前的命案终于告破。
“师父特意把陪伴了他30年的铁箱子给了我。”谢华说,虽然现在鉴定工具越来越先进了,但不管工具再怎么变,科技再怎么进步,这个铁箱子永远是法医勘查的“常青树”,代表着法医的科学精神和法律良知的传承。
从警9年来,谢华就像一根拧紧的发条,24小时随时待命。无论白天黑夜,不怕严冬酷暑,无惧刮风下雨,一个电话便带着他的“老搭档”铁箱子,踏上去现场的路。他经历的命案、伤害、抢劫等大大小小的现场2000余起,出具各类鉴定近万份,无一差错。
“我现在收了一个99年的徒弟,等他成长起来了,我也会把铁箱子传承给他。”谢华如是说。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沙市区分局 刘艺
一支手电,照亮“双向奔赴”的路
春日深夜里,普安县青山镇繁星点点,镇上的居民早已进入梦乡。
伴随着几声犬吠,一束光打在了博上村的乡道上,由远及近缓慢向前,持手电筒的人是普安县公安局青山中心派出所社区民警杨天江,刚从村民王大爷家出来的他手里握着调解协议书,连平日里觉得聒噪的虫鸣也变得悦耳起来。
几天前,王大爷发现自家地里拴着三头牛,为防止牛踩坏庄稼,王大爷便上前赶牛。谁知牛受到惊吓后,在地里乱窜,王大爷被绊倒,并摔断了左腿。得知牛是同村黄某家的后,王大爷便要求黄某赔偿医药费8000余元,黄某却认为,自己是将牛拴在路边,拒不赔偿,两人因此闹得不可开交。接到该警情后,杨天江赶往王大爷和黄某家,先后调解了三次,才将两人的矛盾化解。
从王大爷家出来已是凌晨1点多,杨天江不觉疲惫,边打着警用手电筒边与辅警倪勇总结调解经验,月光下两人的身影逐渐被拉长。
进入青山中心派出所7年多来,杨天江记不清这是多少次深夜回家,好在一直有夜间步行“搭子”——警用强光手电的陪伴。
杨天江的手电已陪伴他10余年,送醉酒人员回家、到深山寻找走失的老人和小孩,拉起翻入河里的三轮车、照亮回派出所的路……杨天江去哪儿手电都形影不离地陪着,由于长时间拿握,手电上的漆已褪去部分,变得光滑
“所里好几次让换新,我都没舍得,已经用顺手了。”杨天江笑着说,辖区许多村寨的小路上没有路灯,夜间调解结束,手电就成了一盏移动的“路灯”,不仅照亮他回派出所的路,也点亮了万家灯火。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 张琪薰
2、作为公安民警,他们矢志不渝地英勇冲锋、勇往无前,身上的印迹是他们忠诚履职的见证,他们无怨且无悔……
我的“勋功章”
我叫谢飞,今年27岁,不知不觉参加公安工作有5年的时光。天气逐渐炎热,转眼就到了穿短袖的日子,可穿上短袖后,那特殊的“勋章”就露了出来。
3年前,我那时还在巡特警快警平台工作。我带领快警队员在城区巡逻,发现一女童在玩耍时不慎将手指卡在玻璃门中,那稚嫩的手指已经出血发紫,女童嚎啕大哭,家长也急得团团转,周围群众想尽一切办法未能解救。我观察现场后,选择用警棍进行破碎营救,使用防爆盾牌保护女童,当玻璃门被破坏后,玻璃四分五裂,女童手指立即抽出,万万没想到上方玻璃老化被余力影响脱落掉下,我立即用左手手臂护住女童,那玻璃碎片不偏不倚掉在我的手臂上,重重地切开了一个口子,女童在我的保护下未受伤害,此时我才长舒一口气。
到了医院,医生说伤口长度10厘米,深度到了2厘米,在处理伤口时我坚决不打麻药,麻药会影响手臂的运动,对后面几天的勤务非常影响,我选择当一次“关云长”,体验一次“刮骨疗毒”。
多年过去,无论金的勋功章还是银的勋功章,我觉得还是我手臂上的“勋功章”最好看。
湖南省道县公安局 谢飞
黑眼圈下的“真功夫”
浓重的眼袋搭配着深深的眼圈,却有着犀利的眼神,第一次见到郝崧阳的人很容易对他留下深刻印象。郝崧阳是太仓边检站执勤四队民警,负责太仓港国际航行船舶的手续办理。
由于近年来港口体量扩大,夜航船舶数量激增,郝崧阳常常需要深夜起床办理手续。仅2023年,他便办理夜航船舶手续300余艘次。
多年来,郝崧阳也习惯了这样的作息,习惯了在附近会议室找个地方“眯一会”,习惯了脸上长痘、掉头发,习惯了“早上起来的身体,像是昨天被人狠狠揍过一顿”的肌肉酸痛……更习惯了黑眼圈成为大家聊天的话题。
“你这黑眼圈,可太像大熊猫了,要不以后叫你‘功夫熊猫’得了。”像熊猫,可也有“真功夫”。夜间办理船舶手续,民警容易打盹犯困,工作要求却丝毫不比白天低。如何保持从警8年多来手续办理“零差错”?郝崧阳有着自己的“妙招”。
“我的办法就是提前半个小时起床,用凉水洗洗脸,嚼上一块薄荷糖,静心想一想接下来要操作的业务流程。”郝崧阳喜欢笑,可同时黑眼圈也显得更加浓重。“再好的方法也有弊端,就是办理完手续后更难入睡,不过这已经成为日常了。”
2024年3月25日凌晨5时30分,载运56吨的鲜活蓝帝王蟹的“瑞尔”轮从俄罗斯斯拉维扬卡港驶来。进口生鲜运距长,保鲜要求高,极其考验口岸通关便利性。此时,郝崧阳早已在岗位上准备就绪,审核、录入、验放……一套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下来,准确高效地完成了船舶手续办理。
“在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同时,让更‘鲜’的生鲜被端上大家的餐桌,这让我感觉非常有意义。”略显疲惫的黑眼圈遮不住他眼睛里的喜悦。
天还未亮,郝崧阳又洗了把脸,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江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太仓边检站 徐昊
3、一双沾满污泥的皮鞋,一双油污斑斑的手套……这些都是他们不懈奋斗、勇往直前的坚实印迹。
泥泞的双脚
翻开记忆的相册,思绪瞬间回到2021年9月17日。 “叮铃铃,叮铃铃……”当晚9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湖北口派出所的宁静。电话那头,县公安局110指令,湖北口乡辖区有一男子在深山迷了路,该男子言语不清,无法确定其身份及具体位置。
接到警情后,我赶忙拨打报警人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经过辗转联系,我们得知走失群众是辖区虎坪村村民李某,已走失5个多小时,家人也在到处找他。确定李某走失的大概方位后,我们联合村干部及家属一起进山寻找。
雨越下越大,我们在雨中深一脚浅一脚,一边寻找,一边大声呼喊李某的名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寻找,在牛头岭山林深处一泥泞的地面上,终于发现了浑身酒气的李某。此时的李某毫无意识,脸色发白,但好在身体无外伤。
考虑到李某的身体状况,我们立刻就地取材,找来木棒,将装备中的救生绳牢牢地绑在木棒上,制作了一副简易担架。随后,我们将李某抬至路边的车上,转送到医院救治,助其脱离了危险。
半夜11点多,我们拖着满是泥泞的身子回到派出所,这才缓了口气,累得瘫坐在椅子上,同事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刻。
湖北省郧西县公安局湖北口派出所 张秉珅
防滑手套与“单点”执勤
初夏的阳光穿过薄云,洒在雨后清亮的甲板上,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茂名边检站执勤一队政治教导员李春念和三级警长李广涛正在脱下那满是油污的手套。在到达全国最大海上“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进行登轮检查前,他们的手套还是全新洁白的模样,但当历经近5个小时的出海执勤任务后,已沾满油污、漆黑如墨。
茂名港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投产于1994年,单次靠泊最高接卸原油量30万吨,是南海赫赫有名的“海上明珠”,有着亚洲最大管径海底输油管线,年输油量1500万吨。30年来,茂名边检站民警职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总计为1500多艘“单点”出入境船舶提供“零延误、零事故、零投诉”的高效靠前服务。
“每一次‘单点’执勤,确保安全的第一要素就是‘抓得牢、站得稳’。”这是李春念近10年执勤总结的经验。每一次出“单点”,执勤民警要经过2个多小时、24海里航程的挑战才能到达执勤点。执勤最危险的一步就是攀爬与海面落差近20米登轮舷梯,登轮的时间有时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有时是台风、强对流天气到来的前夕,有时是能在油轮甲板煎鸡蛋的酷暑时节……防滑手套则是确保执勤民警克服这些困难的重要装备。
这样的登轮检查流程已经在“单点”上重复了1500余次,无数个被汗水浸透的背影和一双双又脏又破的防滑手套记录着一代又一代茂名边检人的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也书写着他们对时代使命、对党和人民的答卷。
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茂名边检站 吕俊儒
4、他们与恶劣天气抗争,娴熟地应对沙尘、抵抗严寒……这些艰辛的努力令人感到心疼,同时,这片土地也深刻铭记着他们奋斗不息的印迹。
冰面刨出“车辙”印
2024年1月的某天,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北部原始林区分局民警正在执行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他们的目标是深入被冰雪笼罩的北部原始林区进行巡逻排查,确保这个季节非法捕猎的行为得到有效制止。当天最低气温已降至的-43℃。整个林区银装素裹,给巡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冬季也是非法捕猎者最为活跃的时候,因此,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必须坚守岗位。
身着厚重的防寒服,民警们仿佛变成了移动的冰雕,他们的手套厚实异常,几乎无法灵活操作。面对着蔓延几十米的冰包阻拦去路,他们携带油锯和锹镐,开始了艰难的“刨冰开路”作业。
在极寒的天气下,每一次撞击都似乎在考验着他们的意志。经过数小时的努力,一条仅供警车勉强通过的“车辙”终于在冰面上出现了。这条道路虽然狭窄且曲折,但却是他们坚守职责、保护生态的见证。民警们互相鼓励着,他们知道,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战胜这片寒冷而险峻的土地。
警车缓缓驶过冰面,车轮在“车辙”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任务完成之后,民警们的制服上沾满了飞溅的冰碴,他们的脸庞、手部也布满了大小不一的伤痕。但是,在他们眼中看不到任何退缩或抱怨,只有为了使命而坚定不移的决心。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北部原始林区分局 付猛
大风中的移动“堡垒”
2024年2月15日,受大风沙尘降雪天气影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气象台发布大风红色预警信号。16日下午,我驾车从局里出发,一路向西穿越一望无垠的戈壁,经过40分钟的路程,终于到达素有“魔鬼风区”之称的三十里风区。
“这是沙尘防护装具,晚上忙起来了,我可能就顾不上你了,你要自己多注意点,看好自己的拍摄设备,别‘中奖’了哟。”托克逊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小草湖中队中队长巴合提亚打趣道。
23时许,G30连霍高速公路小草湖段刮起11级大风,阵风达到12级,尽管我们在收到大风预警后,就紧急采取了交通管制,但仍有车辆在刮风前就驶入了三十里风区。
“小草湖中队,在G30高速公路吐鲁番往乌鲁木齐方向,一辆大货车篷布被掀翻,无法前行,请迅速出警。”在巡逻路上,我们接到指挥中心转警,并向现场赶去。
在下车那一瞬间,我的双手就已经被大风吹得通红。僵硬的双手,摁下快门键都很吃力。就在这一刻,我对常年奔赴在“魔鬼风区”、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逆风而上的战友肃然起敬。同时,以自己能够成为这一光荣队伍的一员,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夜里气温骤降,风力也越来越大,只听“呱嗒”一声,车窗玻璃被大风卷来的沙子砸碎,风沙不断从我的耳边刮过,铺天盖地的沙子吹得眼睛都睁不开眼,耳朵、头发里都是沙子。
此时,同车的巡逻交警从车上下来,熟练地用纸壳、胶带把损坏的地方糊住,继续上路。在返程路上,谈起大风,他们有说有笑,仿佛在他们眼里,这个“魔鬼风区”,根本就不算什么……
这场大风一直持续到次日下午,小草湖中队共接警180多起,救助群众200多人。大风作战勤务结束,大家的心情都放松了下来,民警们拍净满身的黄沙,擦掉脸上的土痂,围坐在餐厅圆桌上一起吃饭、讲笑话……原本寂寞的闲暇时光也变得热闹起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公安局 艾力亚尔·艾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