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企安商的“南京样本”
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
5月以来,“苏超”的“足球+”效应撬动江苏全域消费增长,其中南京单场最高上座超6万人,“苏超”成了百姓的“嘉年华”、城市的“欢乐节”。
一组数据令人惊叹: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5%。两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跃升,牵引着南京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疾驰。
城市发展的背后,与营商环境“磁场”相关。
今年以来,南京公安机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服务高质量发展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效能。近日,记者来到南京,探寻当地公安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
8月5日,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联合玄武分局经侦大队民警在辖区企业走访。张建鑫 摄
聚焦精准服务
助推释放市场消费新活力
“苏超”踢出了一记“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球,其背后是优化营商环境、把握市场需求、探索社会治理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实践。
“苏超”何以出圈?见仁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地公安、体育、文旅等部门甘当“无名英雄”,为赛事服务保障工作付出大量心血。
如何既激发活力又安全托底,至关重要。对南京公安而言,这也是一场“必须踢好的球赛”。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南京公安相继出台服务企业民生、优化营商环境和助力“拼经济、促发展”的“双二十条”措施,全面发起攻坚行动,其中助力赛会经济发展、文旅消费提升、餐饮住宿升级、夜间经济繁荣等举措,既见力度,更显温度。
聚焦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不妨借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了解南京公安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释放消费活力的探索和实践。
——加法。优化大型活动许可审批,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对大型活动场所的人员容量和观众座位数进行扩容,最高可达90%可售座席。关注网红打卡等新消费场景,通过实施共享停车等措施,满足群众需求。目前,开辟共享停车场40余处,增设夜间临停泊位2.1万余个。
——减法。为民宿提供简易版信息系统,压减开办经营成本,累计为3000余家民宿经营个体完成信息登记1.8万余条;对节假日期间外地来宁自驾游车辆实施包容执法,轻微违法行为不贴单、不处罚;对夜间不明显影响通行的临停消费行为,原则上不予处罚。
——乘法。增强安全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乘数效应。围绕“夜游、夜演、夜宴、夜娱、夜宿”等消费场景加大安保力度,助力打造“夜泊金陵”文旅品牌;依法严打食品药品安全、倒卖门票等犯罪;做实做优“旅游警务”,精准解决旅游场景中的治安问题。
——除法。政务服务高效办,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打造升级“综窗”服务2.0版,推行“一起办”服务,以主题式、套餐式应用,将公安政务服务“单项事”整合为“一件事”;推进免交证办成事改革,简化办事办证程序。
“加减乘除”的效果,影响着消费活力。“苏超”第六轮,南京队坐镇主场,全市各大商圈“第二现场”一次次被点燃。据不完全统计,当晚全市设置超60个“第二现场”,吸引观赛客流超25万人次,带动商品销售额逾3亿元。
记者在实地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以上聚焦扩大内需的举措,南京公安围绕跨境往来、做强企业、新兴产业、服务供给等方面举措,同样也是切口小、把脉准、落地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企业痛点难点,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南京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常和平说,“双二十条”措施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盼、民心所向,目前已经取得明显的进展成效,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合成服务
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在南京,记者看到一个聚集了400多家企业负责人的微信群,公安机关“一把手”及相关警种部门、公安分局领导30多人都在这个群里。在群内,只要企业方面提出诉求,随时会有民警回应,协调解决。
5年多来,对于企业在群内所提需求事项,公安机关做到了100%响应、100%办结。这个企业联络微信群,被企业家群体称为“问题清零群”。
这个服务重点企业群,由南京市公安局合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全天候“在线”值守。企业提出诉求后,按照常规事项立即办、疑难事项会商办、紧急事项快速办、重点事项提级办的要求办理,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需要线下办理的,工作人员先与诉求企业“首接”联系,详细了解需求内容,依托分级分类办理、跟踪督办、联席会议等机制进行交办流转,明确办理部门,做到“企业吹哨,警察报到;中心吹哨,警种报到”,推动问题解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的微信群,南京公安还有很多。他们组建了349个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服务企业微信群”,市级民营企业服务、“四好商会”2个服务专群,覆盖了全市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及1万余家重点民营企业。
能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办理企业诉求,得益于南京公安近年来主动转变服务理念打造的合成服务中心。“一把手”亲自抓,17个警种部门和16个分局参与,推行实体化运作,各属地分局也参照设立。在这里,实现了“找一个部门就能办成所有公安业务”。
优化“清单化”服务——制定涵盖便企服务、案件侦办、宣传培训、安全指导、咨询服务等5大类18大项83小项服务措施,让企业个性化、菜单式勾选服务需求。
推行“一体化”服务——坚持“淡化警种意识、强化警察意识”,推广预约服务、组团服务、定制服务等模式,实现“整体服务、一次满意”。
提供“规范化”服务——依托“合成服务管理平台”,规范“实时受理、统一交办、限时办结、监督回访”工作流程,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创新实施合成服务一整套工作机制,南京公安有力推动了公安服务企业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低质走向高效的转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服务更及时。中心整合了多警种服务职能,有效破除部门壁垒,服务效率大大提升。
服务更全面。中心最突出优势就是合成,合成全部公安服务职能,可以全方位服务企业。
服务更主动。围绕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内部安全防范、高层次人才入境等需求,组建“合成宣防专业队”“合成安检专家团”,主动对接开展服务。
服务更精准。从生产规模、行业类别、所属区域等维度,对企业进行科学分类,由中心明确相对固定的工作专班和责任领导开展对接,精准开展事项服务。
涉企执法是广泛关注的问题。南京公安按照“能合尽合”“能联尽联”原则,制定涉企行政检查“一张清单”,依法依规推行非现场监管,统筹管理涉企日常检查,减少对企业干扰,避免“多头查”“重复查”“随意查”现象。
据介绍,自2020年运行至今,南京公安合成服务中心累计为各类经营主体办理服务事项5.3万余件次。
围绕法治服务
护航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行走在金陵大地,处处能感受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勃勃生机。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8600亿元,智能电网产业链竞争力国内领先,机器人产业挺进全国第一方阵……南京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
近年来,南京公安聚焦“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紧盯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做专对企执法服务,依法精准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等涉企知识产权犯罪,着力保护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企业就往哪里落。
“新增投资700万美元,在南京注册成立子公司销售总部,将其作为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第二品牌。”一家外资企业不仅来信感谢公安机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不懈努力,而且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对南京优质营商环境的认可。
南京公安依法严打涉税、涉知识产权、涉商业秘密等违法犯罪,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2022年以来,南京公安累计侦办合同诈骗案559起、职务侵占案330起、串通投标案42起,有力维护了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南京公安在全市行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园、软件园等重点地区,设立78家集打击、防范、服务于一体的经侦服务站,健全警企联系机制,帮助堵塞犯罪漏洞。今年以来,南京公安开展进企业活动210余场次,提供政策指导、证件办理、法治宣传等1.3万余件次。
低空经济,是诸多城市竞逐的未来产业。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南京低空产业之“热”——与去年同期相比,该市无人机起降场点由47个增长至266个,获批航线由25条、总里程325.51公里增长至174条、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
南京打造“低空之城”,公安护航责无旁贷。
南京公安建设警用无人机“空地一体”防控网,助力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支持培育“低空+文旅”“低空+物流”“低空+表演”等新型消费场景。目前,南京公安布建了22个无人机方舱,实现全市“5分钟无人机警务圈”。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南京公安围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保障智慧交通、跨境电商以及电竞酒店、房车基地等新业态发展方面推出了系列举措。南京公安还为全市500个重大项目100%配备项目警官,有力护航项目推进。
南京市涉外企业超过1200家,中外人员跨境往来频繁。南京公安聚焦企业“走出去”、外籍人才“引进来”、中外人员便利往来等,持续打造“境捷”品牌,推出“In-Nanjing”涉外综合服务平台,探索了一系列新举措,为企业和中外人员提供了高效便利的出入境服务。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看到了干字当头的务实成效,触摸到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脉搏。南京公安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必将护航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各地公安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
(采写:中国警察网融媒体报道组 记者田海军、刘翔、陈文峰、张建鑫、张庆扬,通讯员朱海、李颖)
点评:企之所盼 公安所向
作者:蒋立
近年来,南京公安聚焦精准、合成、法治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为经济持续向上向好提供了坚实的平安保障。
他们坚持以“苏超”赛事安保为推手,在执行重大赛事安保任务中锤炼队伍,提升服务品质,塑造了城市平安卫士形象;他们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倾力打造“不打烊”“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让企业“只进一家门,办成所有事”;他们倾力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进南京公安合成服务中心,我们看到他们整合内部资源,做到“任找一个部门就能办成所有公安业务”,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套流程到底”的便捷服务,展现出以人民为中心、以便民利企为己任、以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根本价值追求。如今,“进一门、找一人、办多事”已成为常态,“有事找公安”成为南京企业的共识。
(作者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工商联主席、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