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警 夯实基础 优化服务
甘肃:向“新”而行 打造现代警务
“兰州交警‘安澜铁鹰’正在空中巡逻,请不要在道路违法停车。”“前方路口车流量大,建议右转绕行。”8月12日21时,在甘肃省兰州市晚高峰时段,一架警用无人机盘旋于市区道路上空“喊话”,实时疏导拥堵路段、查纠违法行为。
这一幕,是甘肃公安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甘肃公安机关锚定“争创西部一流”目标,深化落实新警务理念、新运行模式、新技术装备、新管理体系“四新”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主动创稳提级、现代警务提效、法治公安提标、素质能力提升“四提工程”,深化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近日,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靖远路派出所民警在黄河白塔山码头开展旅游水运游轮安全检查。张军扬 摄
数智赋能
6月15日,2025嘉峪关长城马拉松结束后,现场4万余人在40分钟内迅速安全有序离场。这样的快速有序,是如何实现的?
安全、高效的背后,是嘉峪关市公安局建设的马拉松专用交通指挥调度平台在发挥效能。在赛事总指挥部大屏上,各个入口和周边道路情况一览无余,构建起赛事期间的人、车、房、事等静态、动态信息库,实现了“人进留影、车进留牌、秒级响应”。执勤民警通过数字化指挥体系和合理的交通调度,使得观众能够安全、快速地离场,不但节省了警力,更让赛事安保更快捷、更智能。
近年来,甘肃公安机关以做强龙头、数字、基础、专业“四项警务”为重点,以“始于科技、成于管理、根植专业”为路径,以“大数据+模型+场景”深度应用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大力推进现代警务建设。
甘肃省公安厅做大做强“数据、算力、应用”三大支撑,升级新一代警综平台“业务大基座”,推动大数据与警种条线应用系统对接;市州层面,全面开展情指中心、一体化实战中心、网络合成作战中心、智慧交管中心、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数字督察中心建设,提升市级公安机关实战能力;县区层面,突出加强以前端感知为重点的新基建和以实战实用为导向的新技能“两新建设”。
同时,甘肃全省2.3万名民警取得建模资质,研发上线实战模型5087个,“全警触模、全警建模、全警用模”成为常态;新配备无人机700余架,培养飞手近千人,在大型活动安保、交通管理、治安巡逻、应急救援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甘肃公安还建成投用93个全链条、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97个县级接报案场所、726个基层所队接报案室,配备法制监督员1343名,并深入推进“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政治、法治、实战、科技和作风5项练兵行动,举办新警入警、警衔晋升、警种专业培训班17期、培训2245人次;常态化开展全警晨训,组织部门警种比武竞赛5场次、县级实战轮训174期,推动队伍履职能力整体提升。
重心下倾
近年来,华亭市外来人口增多,服务管理情况日益复杂。千条线如何拧成一股绳?华亭公安给出的答案是:将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与民警懂法、讲政策、会调解的专业化优势结合起来,创新打造“民警在网格”新模式,实行“网+警”联动、联访、联查、联防四联机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甘肃公安牢固树立强基导向,在省公安厅成立基层基础工作总队,在市县组建基础管控中心,实现“一区两辅警”“一村一辅警”目标,优化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推动471名派出所所长、3320名社区(驻村)民警进街道(乡镇)、社区(村)“两委”班子,实现党务、政务、警务深度融合。
“多亏民警及时调解,否则这起家庭矛盾真要闹出大事。”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居民王某说起之前的经历,仍心有余悸。今年2月,天祝县公安局打柴沟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走访时发现王某与兄弟因宅基地分配问题发生矛盾。打柴沟派出所立即启动“三级联调”机制,由村调解员、镇司法所干部、公安民警联动化解矛盾,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甘肃公安深入推动“警调对接”和“一警情三推送”机制协同发力,细化完善派出所、街道、社区(乡镇)联排联调工作机制,采取“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工作举措,推行“多渠道排查、深层次研判、精准化分级、多元化调解、长效化跟踪”全链条工作法,全面化解婚恋、家庭、邻里等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以来,他们共排查化解12.11万余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3%以上。
在深入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基础上,甘肃公安持续保持对各类突出违法犯罪高压严打态势。今年上半年,全省刑事案件大幅下降。
服务前移
“我刚从白银市迁过来,原以为落户很麻烦,没想到这么方便!”近日,在陇南市公安局办证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的王女士说。陇南市公安局坚持推行“节假日+周末”延时服务、“办证+送证”上门服务、“特事特办+集中办理”绿色通道服务等3类8项便民利民措施,不断延伸服务平台。
近年来,甘肃公安拓展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场景,优化完善办事清单和服务指南,实现了50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92项公安高频事项接入“甘快办”、114项业务“全程网办”、7项业务“跨省通办”、74项业务在全省试点“一窗通办”;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开展临时居民身份证办理和子女投靠父母户口迁移等“跨省通办”业务,累计办理13.2万笔;推行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线上服务,实现“一表申请、限时审核、一窗出件”。
走进企业点对点指导、“零距离”服务,查阅化学品的库存数量、来源、使用记录等工作台账;列出安全隐患整改清单;检查涉危涉爆企业消防器材配备……这是兰州市公安局新区分局民警康亚东和卓俊明平常一天的工作,也是甘肃公安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
为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甘肃公安共包联企业5355家,为重大项目派驻“护航警官”1949名。同时,甘肃公安依法侦办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今年以来共破获相关案件892起;制定涉企执法工作规定,划定执法红线,建立负面清单,推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畅通企业诉求“绿色通道”,让企业在发展中感受到公安温度。
此外,甘肃公安建立完善“警企共建、品牌保护”联动巡防机制,系统前置治安防范、矛盾化解、服务群众、联勤联动等工作,打造涉企执法“研交办督结”工作闭环,着力营造透明、规范、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