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层峦叠嶂间,星星点点的村寨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荔波曾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十大森林”。
近日,“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荔波县公安局黎明关派出所,探访公安民警辅警在这一方灵秀山水间的默默守护。
1930年4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率领3000多名将士会师板寨。这是贵州高原迎来的第一支红军队伍。他们在黔桂边陲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1944年11月,日军从黎明关进犯贵州。荔波军民奋力阻击,打响了贵州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成为黎明关派出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经常组织民警到黎明关和板寨会师旧址参观学习,就是要让大家牢记,人民公安的根脉在哪里。”黎明关派出所所长莫成玄说。
精神传承体现在派出所工作的方方面面。黎明关派出所创新推出“党建+业务”双轮驱动模式,通过“三会一课”与业务分析会同步开展、党员“一帮一”结对等举措,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队伍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获得显著提升。
黎明关派出所立足辖区面积大、地广人稀、森林覆盖率超过80%的实际,联合林业、应急管理等部门组建专职森林防火巡逻队,建立“日常巡查+重点时段加密巡护”机制;同步开展防火宣传进村寨、以案说法等宣传活动,连续多年实现重大森林火灾“零发生”,为生态安全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针对辖区多民族聚居、管理难度大的特点,黎明关派出所围绕景区、企业和农村三类重点区域,分别组建“景区平安巡护队”“工地安全协管队”“村民自治联防队”三支队伍,将基层治理延伸至“最后一米”。
不久前,在一起相邻村庄的土地水源纠纷中,黎明关派出所成立由熟悉民族政策和风俗习惯的民警组成的调解小组,通过深入调研掌握争议焦点,邀请各方参与调解,从法律政策与民族团结两个维度化解矛盾,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我们还定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定期联谊机制,促进团结友爱。”莫成玄告诉记者,如今,两个村的村民关系融洽、互帮互助,形成了矛盾联调、文化联融、产业联兴的治理新格局。
除了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工作,黎明关派出所更将这份守望相助的精神浸润到文旅服务中。莫成玄介绍:“许多徒步爱好者因不熟悉地形、缺乏野外经验,时常出现迷路、被困等情况。我们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遇到紧急情况,快速响应,全力救援。”
5月2日,黎明关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游客黄女士在原始森林探险时不慎跌落,受伤较重,无法移动。莫成玄立即联合应急管理、医疗、景区义警等力量组成救援队,向纵深10余公里的原始林区进发,经过6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最终将黄女士救出并送往医院。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核心是守一方平安、护一方百姓。”莫成玄感慨道,“我们要让派出所成为群众随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平安港湾’。”
暮色中的黎明关,落日余晖将峰林染成金色。在这片浸染着赤诚与热血的土地上,新一代公安民警正用镌刻于心的忠诚与担当,续写新时代的爱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