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义警”“红船义警”,一大批平安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激活平安创建的“末梢神经”;完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深化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各地持续推进基层警务改革,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源头防范管理上来……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随着“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发展,一个个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为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始终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积极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关口前移,着力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安定。
近日,记者深入浙江、黑龙江、山西、江西、甘肃、青海等地公安机关调研采访,真切感受公安机关不断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解答时代课题,以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探索的生动实践。
夯实基础,筑善治之基
大力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
南湖之畔,红船依旧。在浙江嘉兴,公安机关以红色根脉为基底,以“民声一键办”为抓手,大抓基层基础,将一个个基层治理组织打造成为平安建设的前沿阵地。
“我在这里工作了4天,老板不肯结算工钱。”“根据劳动法,职工工作一天就要支付一天的工资。”……
近日,嘉兴市南湖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收到多起涉及南湖天地商圈的劳资纠纷,事件流转至南湖天地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由“民声一键办”服务队将一起起纠纷巧妙化解。
“工作站配有民警、综治人员等各方力量,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区域联防、群众共治’模式,全天候服务辖区。”嘉兴市公安局南湖派出所副所长李慧介绍,工作站被赋予巡逻防控、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群防群治等功能,为“民声一键办”服务队等各类基层治理组织入驻搭建平台。
走进工作站,便民电子屏上的“民声一键办”字样格外醒目,从消费纠纷、用工劳资纠纷等纠纷类型,到求助渠道、办理方式等流程,都一目了然。
“没有打错的热线,只有顺畅的对接。”嘉兴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郑敏介绍,“民声一键办”模式紧密联通110、12345热线,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高效对接,不论是线上热线还是线下反馈,初步实现了信息一键流转、部门高效协同、队伍即时响应、事项现场办好,精准解决群众难题。
南湖之畔,“民声一键办”通过联动工作站将“红船义警”“蓝天救援队”等民间社会自治力量、社会应急联动力量纳入联动办理体系;大美桐乡,“民声一键办”激发警务创新活力,通过组建“乡亲大走访”团队,助力连民心、解民忧、惠民生……
从嘉兴到全国,扎根基层、耕耘基础,公安机关联动各方,大力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筑牢平安稳定善治之基。
骄阳七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的稻田里,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这里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响水大米的主产区。
“孙家丢了秧苗,非说是我存心阻挠他家插秧……”不久前,宁安市公安局渤海派出所民警胡海涛收到了响水村种植户老王发来的微信。
胡海涛立刻赶到孙家,通过调取育秧大棚周边监控很快查明了情况。原来,孙家的孩子贪玩,把三盘秧苗喂了鸭子。得知真相后,孙家连忙向老王道歉,双方矛盾得以化解。
近年来,牡丹江公安在预防警务上精准发力,抓前端、治未病,通过村警和治安员提供线索、警民微信群通传信息等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此外,牡丹江公安积极引导社区(村)治保人员、综治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在全市范围内组建起拥有1.3万名“雪城义警”的队伍,通过建立特色警务调解室、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等,不断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紧盯风险,聚和谐之力
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上下功夫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人民公安始终聚和谐之力、紧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创新推行‘五色四盯三访’工作法,太原公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卓有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杨蓉已经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上介绍太原公安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太原公安紧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警情,以信息化工作平台为依托,逐步建立完善针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全面排查、多元化解和全过程干预的“五色四盯三访”工作法,实现警情的实时推送、精准预警、分析研判、全程跟踪。
在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打开矛盾纠纷化解信息系统,红橙黄蓝绿五色地图瞬间吸引了记者,按照矛盾纠纷的类别数量,系统智能显示纠纷警情状态,自动进行预警。
7月19日一大早,杏花岭分局职工新村派出所民警文强接到橙色预警,辖区内一对夫妻因家庭“财政大权”大打出手。
“因涉及婚姻相关的法律问题专业性强,我们决定开展多元联调。”通过“平安太原”综治平台上报线索后,文强请来司法所、居委会工作人员及公益律师展开调解。最终,夫妻双方就家庭收入分配达成共识。
通过“五色”分类及时提示预警,对家暴纠纷警情、重复纠纷警情等纠纷警情一盯到底,并积极开展社区走访、回访及市局督访,这一工作法推广三年来,太原市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纠纷下降24.9%。
化解风险,贵在早发现、早处置。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排查化解,努力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
“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甘肃省兰州新区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兰州新区公安机关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推动形成“社区民警辅警+社区(村)干部+网格员+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民警说得对,远亲不如近邻,以后我们要多多沟通。”近日,兰州新区公安局中川派出所接到辖区某小区警情,两名邻居因生活习惯不同,分别反映对方噪音扰民,双方各执一词。
为避免矛盾激化,中川派出所立即将情况推送至辖区综治中心,建立“一事一档”工作台账,制定调解方案多方跟进,最终,在民警与网格员跟踪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
由原来“独自撑篙”到如今“众人划桨”,从兰州新区到全国,一股股基层社会治理之力正汇聚成磅礴合力。
依靠群众,行长久之效
汇聚起基层社会治理强大合力
人民群众始终是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各地公安机关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汇聚起基层社会治理强大合力。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江西省芦溪县银河镇,有个由群众参与建设的“为民工作室”。在工作室发起人、芦溪县公安局民警廖福来看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要充分发挥群众力量。
社区群众汤大姐与邻居因为农田洒农药等问题发生矛盾,廖福来了解情况后,以工作室名义邀请双方,让熟悉情况的群众志愿者参与调解,用法说事、用情说理。最终,双方握手言和,汤大姐更是主动要求加入工作室。
如今,“为民工作室”等群众组织在当地派出所带动下,已成为群众信任的基层治理“金字招牌”,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地区警务模式相融合,聚焦城乡矛盾纠纷特点,积极推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新格局,在各地,公安机关有效整合各方力量,让每个人成为社会治安的维护者、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和成果享有者。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分局胜利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吕文骐表示,派出所紧紧依靠网格员,在采集基础信息、快速排查纠纷隐患上发挥作用,让“单打独斗”变成“齐抓共管”,下好群防群治“一盘棋”。
在青海西宁,基层派出所持续用好“一个党建联盟中心、多个基层治理集群”的“1+N”警民社会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员熟悉辖区、群众基础广等优势,开展走访排查、采集信息等工作,建立辖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形成了治安联防、隐患联排、纠纷联调的“三联”工作格局。
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人民满意是一条走不完的路,“枫桥经验”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新征程上,人民公安将继续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书写崭新篇章。
(执笔:记者邬春阳)
(采写:记者谢佳、宋晨、杨宇雨、闫振宙、曾芳洲、黄钧钧,通讯员王安政、王嫣、刘胜男、苏丽娜、何曦君、靳发宇)
短评:激发社会治理创新不竭源泉
邬春阳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永远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枫桥经验”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始终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机制,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警民携手共创平安的良好局面。
共创平安,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各地公安机关持续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深入开展走访慰问、警情通报、警民恳谈、警营开放等活动,回应新的人民需求,涵养基层治理多元互动的源头活水。
创新治理,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在各地,随着“北京丰台劝导队”“杭州义警”等群众组织不断壮大,公安机关紧密依托群防群治组织,深入开展各类主题宣防,从社会治安领域拓展至各类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推动实现警民携手共创平安的良好局面。
共同参与、群策群力。进入新时代,人民公安将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自主自治的积极性,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凝聚起守护平安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