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穿透薄雾,一双苍劲有力之手托举着一幅大型相框,矗立在海陆相接处,将大自然瞬息万变的光影尽收其中。这是一处名叫“威海之窗”的雕塑,一大早,慕名而来山东威海的不少游客已在这里“打卡”,一支巡逻警队路经此地,融进海天一色中。
潮起威海,人山人海。地处山东半岛的威海,三面环海,千里海岸线风景如画,“网红打卡地”比比皆是。近两年来,当20亿人次的“潮拍千里山海”火爆出圈,当年均6000万人次的客流涌入这座常住人口不到300万人的城市,威海公安机关该如何接住这“泼天流量”,守护好游人心中的“诗与远方”?近日,记者来到威海,探访当地公安机关创新“旅游警务”的秘诀。
6月24日,威海市公安局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女子巡逻队带领警用机械狗对国际海水浴场开展巡逻。 于洋 摄
水陆空智能化守护
无人机、机器人、智慧网联在身边
碧海金沙,人潮涌动。几只海鸥掠过,发出清脆的鸣叫。午时,记者在威海国际海水浴场看到,这里与“网红打卡地”——火炬八街相连,熙熙攘攘的游客在海边露营、观海,不少人架起设备直播。
“在海边游玩时,请您看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避免造成损失……”记者循声抬头,一架警用无人机在空中喊话。
“警用无人机日常可以开展宣传、巡逻,关键时刻还能寻人救人。”威海市公安局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特巡警大队教导员谷胜永告诉记者,“去年暑假,一名男子在大海中溺水。我们启动警用无人机抛救生圈,出动水面救生机器人飞速到达事发点,很快就将人救了上来。”
“过去靠人力,费时又费力,还不安全。现在,科技赋能,便捷高效!”谷胜永兴奋地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配备警用无人机140架,引入水面救生机器人、移动救生担架等智能化救援装备74套,在临水、临崖等区域布设一键报警系统、语音播报系统等新设备21套。
伴随技术日新月异,威海公安加快了提“智”向“新”的步伐。他们全面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搭建起了“无人机+救生机器人+视频监控+沿海船艇”四位一体的近岸装备体系。去年以来,威海公安共开展溺水救援21次,成功救助遇险群众31名。
在威海,有一条蜿蜒于青山与大海之间的旅游公路,长达1001公里,将“网红打卡地”连成一线。
“威海‘火’了,环海自驾游、环海租赁电动自行车骑行的人呈现‘井喷’趋势,交通拥挤、停车难等问题曾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威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通工程技术科科长王峰告诉记者。
如今,记者在上班高峰期观察,即使曾经最拥堵的滨海中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都是各走各路、井然有序。
“这得益于我们全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王峰介绍,威海公安加大“智慧改造”力度,增设独立骑行通道和交通标志,优化隔离设施,打开各个停车场内部封闭区域;建设智慧网联交通安全体系,推行绿色交通信号控制,联合导航平台,为骑行提供智能引导,为开车停车提供智慧指引,使环海沿线道路更加畅通。
“警旅融合”联勤联动
建立21个联勤工作站、45处执勤点
半月湾,海浪拍岸,时而轻柔,时而激昂。
“每年5月至10月,来半月湾看日出的游客,就像这海浪一样没有停过。”威海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孙家疃派出所民警殷文隆指着大海说。
离海边不到50米的地方就是半月湾联勤工作站,殷文隆是这个工作站的景区警长。
“半月湾联勤工作站是前年建立的,由公安机关和文旅部门牵头联动相关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志愿者组建,是一个集宣传教育、安全监管、纠纷调处、秩序维护、应急救援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实体。”殷文隆告诉记者。
“作为‘网红打卡地’,前来的人一多,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殷文隆向记者讲述,一次,一名游客在吃完海鲜后出现肚子不舒服的症状,于是报了警,要求店家退费、赔偿、停业。公安、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立即展开联合调查,最后证实那名游客是因吃了大量海鲜、喝了不少啤酒后引发的不良反应。事实摆在面前,双方握手言和。
记者了解到,威海公安机关联合当地文旅部门建立了“警旅融合”协作新机制,在全市重点景区、游客驿站设置“千里山海平安游”联勤工作站21个、执勤点45处,34名景区警长、208名景区辅警与相关部门人员全时进驻,守护景区安全。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威海市公安局出台《涉旅游类多发性警情处置指引》,开辟涉旅案事件“绿色通道”,联动律师、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建立涉旅矛盾纠纷快处快调机制,推动事了人和。两年来,他们快速处理涉旅纠纷1519起,调处成功率、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收到游客的锦旗(感谢信)共54面(封),全市刑事、治安警情数也随之明显下降。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网约房新业态也随之兴起。”孙家疃派出所副所长王子龙告诉记者,威海公安通过联合网络民宿预订平台,构建公安机关主导、平台监管、房东自律的多维监管新模式,实现“智慧管、安心住”。
王子龙介绍,威海公安推出“码上办”“智慧办”“定点办”三种入住登记模式,并以法律知识宣传为主题,线上依托业主、平台员工微信工作群开展重点宣传,线下组织召开房东大会进行集中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
便民惠民暖心窝
服务跟着游客走,改革围绕民心转
在碧波荡漾的威海湾内,刘公岛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其中。岛上风景如画,最为人熟知的是那段甲午海战中抵御外侮的历史。“这座岛不大,但每年慕名上岛的游客有260余万人次,安保压力巨大。”威海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刘公岛派出所教导员郭学敏说,“物品遗失、老人和儿童走失等求助类警情非常多。”
“帮我找找孩子!”一天傍晚,一个小男孩的母亲向刘公岛派出所求助。天已黑,岛上四周临海,十分危险。刘公岛派出所民警辅警全体出动,一边沿景区各个路口四处寻找,一边在“智慧海岛·平安景区”微信工作群发动群众帮助寻找。警民合力,最终在一家商铺将小男孩找到。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郭学敏告诉记者,他们牵头打造了“海岛红色阵地”,通过与7家涉旅单位结对共建,有效增强了凝聚力和协同度。去年以来,他们联动解决游客求助问题600余次,全面提升了游客满意度。
“出来玩,忘了带身份证,没想到在售票窗口就可以直接连线派出所实时核实身份,几分钟就出票了。”近日,到刘公岛景区游玩的马女士高兴地说。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威海市公安局推出了一系列“微改革”,售票窗口与派出所线上身份核实就是其中一项。游客在售票窗口输入身份信息,民警在后台即可快速核验。
民心连着警心,服务没有止境。威海市公安局积极开展“畅流程·提效能”活动,将交管、海岸、出入境等7个警种的144项业务纳入“一窗通办”范畴;开发“千里山海平安游”微信小程序,随时为游客提供热门景点旅游攻略、安全提示等信息;在各景区派出所、警务室等处配备饮水机、医药箱等便民用品,为游客提供暖心服务。
记者手记:这样的“没想到”越多越好
“千里山海突然间就火了。”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威海民警和当地居民都发出这样的惊叹。
面对文旅爆火和“泼天流量”,威海公安机关坚持向新而行,洞察时代需求,将无人机、机器人、智慧网联等新装备新技术运用到“旅游警务”中,解决了许多过去难以破解的难题。他们以创新之力推进警务工作,建立“警旅融合”协作新机制,在重点景区、游客驿站设置联勤工作站,聚合了守护平安之力,擦亮了“景中有警、警景有调”的枫桥式旅游警务品牌。他们急游客之所急,帮助找人寻物,推出系列“微改革”,以暖心之举赢得了游人口碑。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惟有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方能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没想到,来威海玩,体验感、安全感这么好!”这是不少游客给予的赞许。我们希望,这样的“没想到”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