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公安机关构建起“三级联动、一把手主抓”的法治公安建设格局和“省级统筹、市级推进、县级落实”的工作体系;全省行政复议案件纠错率从18%降至7.22%,刑事复议复核案件纠错率从8.8%降至0.96%……近年来,甘肃公安机关将法治公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支撑,全面构建与现代警务机制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全省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显著提升。
执法统筹、专业办案、合成作战、监督管理……近日,记者走进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看到各项工作机制井然有序运行。近年来,安宁分局聚焦法治公安提标工程,建成集执法办案、综合研判等“七位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现“一站式”办案和管理服务“一体化”运行,打造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引擎”和“总抓手”。
“全局所有刑事案件和除当场处罚、简易调解外所有行政治安案件全部进驻中心办案。”安宁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谢尚德介绍,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不断健全完善全链条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全流程监督执法,让执法更阳光、更透明、更规范。2023年5月中心建成使用以来,做到了办案场所“零风险”、审查时限“零超时”、执法安全“零事故”。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法治公安建设的根本要求。在执法阵地建设中,甘肃公安突出科技赋能,打造出“一站式办案、智能化管理”的特色模式。全省93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现“讯问、体检、看押”一体化运行。其中,永登县、张掖市甘州区公安机关的工作模式被公安部列为全国典型。同时,全省建成68个接报案中心,依托新一代警综平台实现警情、案件、人员等要素的全流程留痕,让执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
甘肃公安机关创新构建“源头+过程+结果”全链条监督体系。全省配备1343名法制监督员,对基层所队执法活动实行“贴身监督”;落实案件“五级审核把关”和集体议案机制,2024年开展执法评查3200余次,整改有案不立、久拖不决等顽疾案件890起。通过数据赋能,全省建立智能监督模型96个,可对执法异常行为实时预警,推动检察监督数据同比下降21.3%,执法质效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制度体系建设上,甘肃公安机关实现“地方立法+内部规范”双轮驱动。甘肃省公安厅推动出台《甘肃省禁毒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等400余项内部制度,形成覆盖“接处警、受立案、侦查、审批”全环节的执法标准体系,推动公安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一线执法提供精准指导、有力支撑。
甘肃各级公安机关将执法能力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积极推动全警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提升。2024年,全省公安机关共开展法治讲堂、送法送教等活动1200余场,覆盖民警5.6万人次,99%以上民警通过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建成了汇聚公职律师、执法教官等830名专业力量的法治人才库,形成“专家引领、全警参与”的学法用法氛围,为法治公安建设注入人才动能。
循法而行,守护平安。甘肃省公安厅法制总队总队长徐振兴表示,全省公安机关完善“制度+科技+人才”保障体系,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执法公正的陇原公安铁军,持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