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游戏《黑神话:悟空》惊艳全球,人形机器人火爆出圈,DeepSeek掀起AI应用热潮……一批扎根浙江杭州的科创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成功典范。在科创企业逐梦前行的征程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特别是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提供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忠诚护卫者,杭州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不断深化警务建设,以法治厚植营商沃土,以服务蓄足发展活水。杭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罗杰表示,杭州公安机关坚持把护航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主动靠前、谋深谋实,巩固深化警企联络制度,持续深化警企直通车等举措,努力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更有作为。
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民警在滨企安宣防中心开展普法宣传。石宇阳 摄(资料图片)
聚焦流程优化,把服务延伸至企业“家门口”
“前几天刚在‘浙里办’App提交申请,没想到民警这么快就送证上门。”在杭州某科技企业楼下,算法工程师陈先生从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兴企帮帮团”民警手中接过加急办理的户口簿时连声赞叹。
针对辖区高新技术企业众多的实际,滨江区分局秉持“关键小事”服务理念,主动深入辖区,提供人才落户、出入境证件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打造“15分钟警务服务圈”,方便企业员工在网上提交需求、在警务室领取证件,甚至享受民警上门普法的服务。
在西湖区某知名企业设立的公安政务涉企服务站“云谷警务室”内,户政、出入境等业务窗口整齐排列。据统计,这类站点已累计服务群众超2万人次。
从线下至线上,杭州公安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打开“警察叔叔”App的“助企专区”,123项政务服务“一键可达”;全市15个行政服务中心开设为企服务专窗,部分重点产业还能享受“零跑腿”等8项“绿色通道”服务;为全市700余家重点企业配备“专属警官”。自警官联络制推行以来,杭州公安累计解决企业难题240余个、提供上门服务1500余次。
“我们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强化重点平台及实验室保障,通过警企联动、警官联络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围绕打击、治理、服务三大方向,完善护航机制。”杭州市公安局信息经济分局政委金永说。
为进一步助力企业安全出海,杭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创新工作举措,通过整合窗口业务,为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同时,依托助企“惠”客厅,联合杭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开展宣传和咨询,打造“助企惠民、护航发展”品牌。
聚焦风险防控,为企业筑牢安全屏障
去年6月,杭州网警在工作中发现,境外某平台上有人在推广“帮忙获取他人网络信息”的业务,犯罪团伙声称能利用技术突破平台登录识别验证。杭州公安迅速启动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对数千家企业信息系统实施“全时体检”。去年以来,这套“数字盾牌”抵御大量攻击,让上百个隐患消弭于萌芽状态。
去年5月,根据某企业员工举报信息,杭州公安在接报后48小时内锁定证据链,顺藤摸瓜打掉整条黑灰产业链,破获一起企业内部腐败案件,为企业堵塞了管理漏洞。杭州公安探索建立“网上到网下、事前到事后、刑事到行政”的企业风险防范体系,推动涉企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同时,推动建立网络协同共治模式,形成涉企谣言发现、认定、打处全流程闭环,去年以来,妥善处置涉企谣言2200余条。
为快速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杭州市公安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建行刑衔接“绿色通道”,努力推动知识产权案、贪腐案、串标案的快侦快诉。针对职务犯罪、数据泄露等风险,向3200余家企业发放风险提示,帮助整改漏洞500余个。
聚焦机制创新,探索护企优商新模式
在滨江区某科创企业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法治体检”正在进行。杭州经侦民警梳理出这家企业在芯片研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盲区。“过去总以为埋头搞技术就行,没想到法律风险差点让我3年的心血‘打水漂’。”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这份涵盖600余个高频风险场景、700余项防控举措的指南,是杭州公安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的“法治铠甲”。
从加强风险防控、完善采购制度到帮助组建知识产权保护、法务审计等部门,近年来,公安机关积极帮助企业查补管理漏洞,确保在人员管理、财务支付等方面有法可依。“杭州公安这种‘点对点+面对面+键对键’的服务矩阵,极大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安全感。”滨江区人大代表、区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孙立波评价道。
聚焦科技应用,数智赋能助力企业发展
“这是我们开发的智能风险防控系统,今年已检测出多个高风险安全隐患并进行预警,帮助民警更有针对性地预防涉企违法犯罪。”在电子沙盘前,滨江区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高杰指着企业风险预警数据介绍,“根据相关预警信息,我们近期开展了加强企业内部风险防范等宣传。”滨江区分局还通过建强“知识产权警官”队伍,定期开展咨询答疑、警企交流等活动。
在西湖区,AI警官“小西”的虚拟形象出现在企业法务人员的电脑屏幕上:“你咨询的情况可能涉及刑事案件,系统将把这些情况通知西湖区分局治安大队,请注意接听公安机关来电。”这个“数字知产顾问”在2023年上线后的半年时间里,为319家企业提供2430次精准咨询,累计止损超亿元。
更深的融合发生在实验室与街巷之间。杭州公安将人形机器人、大语言模型等“黑科技”推向警务一线,积极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新技术、新装备在警务实战中寻找场景、验证应用,落地政务服务、基础管控、侦查打击等85个应用场景,特别是在社区警务中,杭州数字警察已成为2万家企事业单位、200万名群众身边“全天候响应、全领域覆盖、全方位守护”的警察朋友。
短评 :让“法治护航”精准赋能
王彬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杭州公安机关以“法治护航”精准赋能,厚植营商沃土,蓄足发展活水,构建起新时代“亲清”警企关系。
从“15分钟警务服务圈”到“助企专区”123项政务服务一键可达,从“数字盾牌”抵御网络攻击到“法治体检”定制风险指南,杭州公安机关聚焦流程优化、风险防控、机制创新发力,既做“平安守护者”,又当“发展助推器”,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这种转变背后,是执法理念的升级。
当前,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企业对法治环境的需求已从“基础保障”转向“精准赋能”。当每一条政务服务措施都直击企业发展堵点、每一项便民利企服务都精准满足需求,城市竞争力提升自然水到渠成、水涨船高。杭州公安的探索表明,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更多“用户思维”:把企业痛点作为服务起点,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法治成为激发创新动能的“阳光雨露”。这样的实践,正是高质量发展语境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活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