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石井派出所:最火红的东纵精神引领
2021年04月19日
来源:
南方法治报
作者:


南方法治报 · | 2021-04-19 14:39
“1942年春,800多位文化人和爱国民主人士从香港离奇‘人间蒸发’。几个月后,他们安然出现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让敌人都为之惊叹。这场由中共中央指挥部署、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前身)作为主力实施救援的‘文化名人大营救’,当时的接待站就设在咱们石井派出所辖区。”在深圳市公安局坪山分局石井派出所的警营文化长廊里,所长喻亚特对照辖区地图向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起那次震惊中外的秘密大营救行动。
秉石井传承、扬东纵精神。自1993年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坪山分局石井派出所成立以来,忠心向党、赤心为民、不畏艰险、不懈奋斗的东纵精神始终激励着这支队伍坚守先辈的光荣传统,用忠诚和奉献擦亮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时代底色。
“三水线上的生命灯塔”
石井派出所辖区风景优美,金龟露营小镇、田头山都坐落其中,特别是被誉为深圳最经典穿越线路的“三水线”就贯穿石井辖区。这条尚未开发的徒步穿越线路吸引了众多“驴友”,山林遇险警情也随之激增。时隔近80年,曾经的生命救援接力,如今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小朋友别怕,牵着叔叔慢慢走。”2020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石井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一家培训机构的3名老师带领22名儿童,早上从深圳福田出发,然后从惠阳三杆笔登山一路穿越到坪山区石井街道水祖坑村附近的山林,可找不到下山的路,遂向警方求助。
由于22名儿童被困区域在石头河水库山顶,夜间光照条件差,能见度低,徒步线路全程崎岖湿滑,救援队伍只能溯溪而上,救援难度极大。喻亚特带领民警和搜救队员发挥“铁军”精神,经3小时紧张搜寻,终于在当晚10时许到达山顶,找到22名被困儿童和3名带队老师。因大部分儿童又累又渴,体力透支,民警和搜救队员根据儿童情况,有的抱着,有的背着,有的牵着,一步一步转移下山。次日凌晨1时,被困师生全部安全下山。
石井派出所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民警、辅警平均年龄分别为38岁、26岁。所内没有设置专职救援员,因为人人都是救援员,谁值班、谁有空、谁上阵。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全所民警、辅警都会自觉参与健身锻炼,跑步、举重、拉伸……这是石井派出所内常见的情景。该所还将主题党日活动与山地救援训练相结合,先后组织民警、辅警到“三水线”、田头山等地开展“行走石井”等主题党日活动,极大限度锻炼大家团结协作、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
![]() 民警在野外施救受困群众。警方供图
“开展山地救援,光有一身 ‘攀山涉水’的本领还不够,止血、包扎和伤者的搬运,都是我们的工作内容。”喻亚特说,石井派出所民警、辅警在入警之初就接受过此类专业训练,包括巡防队员在内,目前拿到初级救助资格证的达60余人。同时,所内还建立“小教员”制度,通过“传帮带”方式确保每名队员都能掌握救援所需的基本医疗知识。
据统计,近年来,凭着专业的搜救能力、丰富的救援经验、过硬的人员素质,石井派出所圆满完成各项救援任务100余次,救助被困人员500余人次,这支队伍也被誉为“三水线上的生命灯塔”。
鹏城边陲的精神地标
驱车沿坪山金田路走到尽头,再向右拐入一条乡村水泥路,路旁花木掩映着一座别具特色的客家围屋——“水源世居”。
“水源世居”的建造者是叶生华,在省港大罢工时参加了中共领导的香港海员工会。1933年,他在老家水祖坑村建成了这座客家围屋,抗战时期曾被设为中共党组织的秘密交通站,为过往的游击队和地下党传送、联络运送物资。如今过去近90年了,曾经墙壁开裂、已成危房的老屋被修葺一新,成为东江纵队纪念馆,向后来人诉说那些峥嵘往事。
“石井地处深圳东北边陲,石井派出所原本只是‘偏远山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派出所。”喻亚特告诉记者,属地偏远并不代表精神贫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在此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用鲜血和生命铸就闻名南粤的“东纵精神”,留下众多红色革命史迹,成为矗立在鹏城边陲的精神地标。建所28年来,一代又一代石井公安人秉承东纵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主线,抓学习促能力提升,抓典型促示范引领,抓教育促廉洁奋进,队伍面貌越来越好,涌现出“青年之星”翁建达、“调解能手”何学亮、“办案能手”盛长兵、“维稳尖兵”陈正新等一大批标兵典型,引领全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营造干事创业、奋勇当先的良好风气。
与此同时,石井派出所依托辖区内红色资源,采取与东江纵队后人互动、联谊的形式,将弘扬东江纵队精神、推动深圳红色文化建设上升到更高的认识高度,提炼了“秉石井传承,扬东纵精神”的十字所训,让先辈们的革命奋斗精神成为新时代催人奋进的磅礴力量。而石井派出所也从当年不为人知的边陲所队,逐步发展成为如今深圳市公安局10家规范化建设派出所之一,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
辖区群众的贴心公仆
“老百姓没事儿是不会找警察的,除非碰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难事、急事、危险事,才向公安机关报案求助,所以和群众打交道的一线警务工作,关键在‘实’,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石井派出所副所长廖红波表示。
![]() 石井派出所社区队队长兼石井警务室警长陈正新走访辖区群众。警方供图
公安工作干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而做好群众服务工作的前提和根本,是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对此,石井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通过“百万警进千万家”“爱民大走访”“警民面对面”等活动,不断密切警民关系,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
“为了解决群众办事反复跑腿的问题,我们在门岗放置了24小时自助办理终端机,同时对原本在一起的执法办案区与接待群众区进行剥离,把接待服务群众的功能区前移至门岗,配备业务娴熟的民警在门卫室点对点服务,使派出所运转更加安全、有序、便民。从门岗进来,就是我们派出所的警营文化长廊,这里设置了‘心愿墙’,群众对我们的好评或差评、鼓励或建议都可以写在上面,我们随时随地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诉求,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廖红波介绍说。
除了这些群众日常能够感受到的变化,石井派出所还从底层入手,通过建立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接诉即办”机制、警民互动机制,实现为民服务机制化、常态化、长效化。群众纷纷表示,现在到派出所办事,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方便,办事效率更是大幅提高,警察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也更密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