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闻
舆情监测平台  >  舆情解码  > 正文

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的“三重定位”

2018年08月17日 10:48     来源: 人民论坛    作者: 上官酒瑞   
人民论坛 · 上官酒瑞  |  2018-08-17 10:48

   摘要:在网络社会,公共危机总是与网络舆论耦合一体,以网络舆论危机的面貌呈现出来。一些地方政府处置网络舆论危机还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行为盲点”,这其中的重要方面是目标定位问题。在现实中,这可概括为“三重定位”:最低定位即平息舆论,中层定位即增进共识,最高定位即推动文明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经过多年探索,各级政府越来越认识到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并形成了相应的原则和方法、制度和流程,及应急预案与行动框架,适应性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成效初步显现。 

  但不少事实也说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官员还有网络“洁癖”,在网络聚光灯下、处于舆论漩涡时会倍感“焦虑”,处置舆论危机还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行为盲点”。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目标定位问题,这涉及到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切入点与着力点,进而直接影响危机管理的行为策略、实际效果等。 

  最理想的情况是,定位准、高,引导、干预有序有效;而最糟糕的是,定位层次低、有偏差,而管控很强、执行有力,即将不大正确甚或是错误的事情做得特别彻底、高效,其后果必将适得其反。政府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在公共危机环境中引导、干预和处理网络舆论危机。 

  最低定位:平息舆论 

  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管理的定位,首当其中的是平息舆论、疏导民意,目的是化解危机,至少是为危机处置创造良好舆论环境。这符合危机压力情境下政府部门的“第一反应”,也是大多地方政府危机干预的优先选择逻辑。 

  这是因为,只有化解危机、走出危机,才谈得上修复危机带来的伤害,否则都是一句空话。 

  当然,平息舆论只是危机管理的最低定位。如果目标只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与此相应的思路往往是“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行动策略通常不是疏导、畅通民意,而是严防死守管控,想方设法“灭火”,是捂和盖、躲和堵、打和压,甚至极端地动用警力违法抓捕网民。 

  在根本上讲,这是背离网络舆论传播规律的,结果可能是“填平一个坑,又来一个坑”,无法避免相同和类似危机再次发生的尴尬。 

  就具体的网络舆论危机管理而言,越是删封堵,越会激发网民的好奇心、逆反心,会被认为背后有“猫腻”“隐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就越是跟帖、评论、点赞和转发、传播,或是采用文本隐藏、超文本链接、话语隐喻等方式进行“软抵抗”。结果只能是,越封堵传播越快、越多,甚至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产生次生舆情,引发“人造危机”。 

  就一些网络公共危机管理,政府为平息舆论,与其违背网络传播的合规律与合价值性,还不如不闻不问,进行“冷处理”。 

  当然,这并非说删封堵就绝对不可使用,而是说要分类采取不同策略。对恶意造谣传谣、搬弄是非,严重干扰危机事件处置的言行,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的基础上,可进行删除、封堵,对那些造谣者依法规制。 

  但这不是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懒政惰政,进行合理性论证,不是说政府可随意侵犯法律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